砖瓦窑产能转型升级 仿古瓦装饰贴片亮相
本报特约记者秦玲玉董娅娟丁剑肖文/图用仿古装饰材料建成的建筑。
仿古砖。
5月27日,记者来到宣威市板桥街道歌乐村,在工地上干活的板桥街道歌乐村村民高朝雄说:“原来这片砖瓦窑多,打工还是好打,也苦得着钱,但环境很不好,现在建了这个新厂,我们以后也可以来打工,环境也变好了,老百姓的反响还是不错的。”
记者来到新建的厂区,工地上竖起了钢架,工人正忙着在工地上新建厂房。据了解,新建的厂房就是古源筑瓴(云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仿古瓦及装饰贴片生产项目。原板桥街道歌乐村土瓦窑业主,现古源筑瓴(云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高弥告诉记者:“我们从父辈开始,做这个行业做了三四十年了,也苦得着钱,由于传统的瓦窑达不到环保要求,政府要求关停,我们心里也很舍不得,也不想让这个传统手艺和文化丢失,政府鼓励我们转型升级,我们到外地考察后,以入股的方式加入新公司。”
为淘汰落后砖瓦窑产能,推进转型升级,宣威市委、市政府今年一季度重点招商引资,引进古源筑瓴(云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仿古瓦及装饰贴片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320亩,其中:厂房及附属设施占地40亩,矿区面积280亩。计划建设烧制及烘干车间10800平方米,挤压成型及配料车间3000平方米,长120米、宽7米的青瓦、装饰贴片、砖雕等生产线4条,建成后,年产青瓦3000万片,装饰贴片及砖雕500万平方米,年产值3亿元左右,利税4000万元左右,开发就业岗位120个左右。
歌乐村距板桥街道办事处7公里,距宣威市区20公里,交通便利,现有农户1733户、人口7365人,劳动力2994人,其中1356人从事砖瓦行业,砖瓦行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歌乐村3.18平方公里的紫泥灰岩为云南省独有,使用紫泥灰岩生产出来的砖瓦具有强度高、平整度好、吸水率低、抗冻、耐碱、不褪色、不风化的特点。产品构思巧妙、种类繁多,不仅为古代建筑修复提供了方便,更为现代建筑装潢和仿古建筑广泛使用。
歌乐村传统手工工艺砖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采用原始土窑烧制方法,到去年仍有158座土窑在生产,产品部分销售到本省以及邻近的贵州、广西等地,部分销售到更远地区,市场需求旺盛,每年销售额不断上升,2017年底产值达1.5亿元,带动劳务、运输等行业1260人,劳务收入7000万元。但是歌乐村土窑传统烧制工艺耗能高,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产业发展混乱,难以形成规模;没有明确的生产标准,规格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传统陶土工艺创新度低、工艺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自行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该片区原有的111户158座土瓦窑已全部关闭,目前正在进行拆除。
板桥街道更新砖瓦生产设备工艺。采用节能、绿色、环保的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更新窑炉,引进河南郏县圣光瓦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资源整合,利用适用技术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升砖瓦窑炉热工效率,推广大断面隧道窑和自动焙烧技术。板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耿成赋介绍,板桥砖瓦窑生产的砖瓦销量大、档次高,为了保留这个产业,街道反复向上级汇报争取,引进古源筑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仿古瓦及装饰贴片生产项目,既淘汰了落后产能,又达到环保要求,还能解决群众增收和务工问题。街道将以古源筑瓴为龙头,再引进和培育工艺先进、节能环保的生产企业,形成仿古装饰建材生产企业聚集区,集中打造宣威仿古装饰建材品牌。
歌乐村传统砖瓦窑取缔后,对所涉及的业主采取以土地、资金入股方式,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整合该片区的资金和土地资源,化解“关停落后产能”带来的矛盾,解决“堵”和“疏”的问题。规划开发利用土地150亩,投入资金6000万元,按三期分批筹建,建成新型全自动化砖瓦生产线3条。第一期由宣威市质信工贸有限公司法人高书冲先期建设,预计开发土地50亩,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成新型全自动化砖瓦生产线1条,日产陶土砖3万片,日产陶土瓦6万片,日产陶土古建构件500件,年产各类装饰砖瓦达500万片以上。
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发展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烧结多孔砖、空心砖、自保温砌块、复合保温砌块、清水墙砖、透水路面砖、烧结墙板等产品,防水防腐防火保温一体化的装配式墙材、屋面等产品,以及综合性能好的烧结瓦和太阳能屋面瓦等产品。古源筑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表示,现在的产品种类更多、更美观、做工更精致、更环保、更经久耐用,更能展示仿古韵味。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地基浇筑已经完成,共浇筑3600平方米。厂房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4月份钢结构材料已经在厂家订制,现已有部分钢构材料进场,6月份一层钢构将竣工。窑炉设备6月中旬进场安装,挤压设备7月份进场安装,预计8月份试生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