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煤炭产业如何破局?(五)“五化”急需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原标题:曲靖煤炭产业如何破局?(五)“五化”急需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本报记者 邱华 通讯员 林杰
一位曲靖老煤炭人感叹,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就在曲靖,但近几年,学院70%的毕业生都被外省招走了。目前曲靖煤炭企业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他们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观念。
受产业政策调整、市场波动不稳等因素影响,现在,曲靖市一些煤矿企业生产、建设不畅,导致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特殊岗位人员及熟练工人流失严重。部分煤矿停产后,人员一走了之;复厂后,重新招人,许多工人刚放下锄头就进矿井。
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曲靖煤炭产业要发展,那就是纸上谈兵。而面对专业人才缺失,曲靖煤炭企业该怎么办?位于大山深处的宏发煤矿的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宏发煤矿设计能力60万吨/年,核定能力115万吨/年,全矿共有员工54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03人,占19%;高中、中专学历的168人,占31%。一个百万吨级的煤矿,从业人员仅有540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了一半,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
走进宏发煤矿调度大厅,巨大的显示屏墙被分成90块小的显示屏,井下矿工的位置、机械化综采系统、煤炭运输系统……呈现在显示屏上,全部处于动态监控中。调度人员说,今年煤矿计划投入1.1亿元安装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面前的这一大块显示屏墙已经不够用了。
这块显示屏展示着现代煤矿“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保安、信息化管理、标准化规范”风范,展示着宏发人从事煤炭生产的高素质。
“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这“五化”是曲靖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通过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到曲靖兼并重组煤矿,通过改造提升建设一批大中型煤矿,形成一批规模300万吨至500万吨的企业集团,让曲靖煤炭产业走上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让曲靖煤炭产业迎来真正的“黄金发展期”,是许多曲靖老煤炭人的愿望。
然而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如何让曲靖市煤炭行业6.5万多人的队伍快速提高专业素质,就必须像宏发煤矿一样,变招工为招生,“走出去,请进来”,舍得投入,积蓄人才力量;就必须创新煤炭行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履职能力建设,强化责任、强化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检查考核,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做到全员培训、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为此,须提高门槛。煤矿新招入矿的员工必须达到初中及以上学历,对原有职工达不到初中及以上学历的,采取与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提升学历。对不能参加函授学习的文盲、半文盲老职工,则通过劳动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提高素质。
为此,须“走出去,请进来”。要适应机械化、智能化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组织员工到北京、山西、内蒙、安徽等先进地方考察学习。派相关专业人员到厂家培训,邀请厂家工程技术人员到矿现场跟班指导,从广西、山西、山东等地高薪聘请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到煤矿担当重任。与中国矿业大学、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到矿现场教学。邀请生产厂家技术员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为此,须引进煤炭专业人才,充实到监管队伍。与煤炭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煤炭管理人才,毕业后充实到煤矿企业,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监管部门。
为此,须布局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寻求与国内煤炭专业院校合作,以云南省煤炭产业中心发展目标为定位,结合曲靖市内现有教育资源,积极协调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技师学院,整合优势资源、优势专业,打造以煤炭实用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的产、学、研一体化煤炭专业院校,支撑起云南省煤炭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
有了人才,还必须留住人才,那就得为其解除后顾之忧。煤矿招收稳定的固定员工,在矿上工作满五年、十年的,可参照城镇职工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福利待遇,稳定煤矿职工队伍。改善生活,让环境留人;真情相待,让感情留人。
相信,当一大批高素质煤炭人才涌现时,曲靖煤矿“本质安全”就拥有了一份保障,曲靖煤炭产业实现集约、高效、安全、绿色发展就多了一份保障。相信,不久的将来,曲靖煤炭一定会迎来真正的“黄金发展期”,重振煤炭产业雄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