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幸福生活——富源县营上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库建设纪实
掌上曲靖讯 百姓点菜、干部配餐、政府买单,这是富源县营上镇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项目库建设、管理、使用中的暖心举措和务实做法。建设新家园,让贫困户、无房户住有所居、致富有业、生活幸福,在共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成了营上镇干部群众共同的价值取向、工作动力和奋斗目标。项目库圆了贫困群众安居梦
“我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子,老房屋倒塌了,想自己建新房根本无能为力,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给我分了一套房子,只要打扫一下卫生就可以搬进来住,还解决了孩子读书的问题,自己还能到楼下的扶贫工厂上班挣钱,一想到这些我就高兴。”营上镇迤茂村委会三组搬迁贫困群众吴合先笑眯眯地说。
营上镇大坪村委会大海子村年近80岁的耿二明,全家有8口人,人多地少,妻子及二儿子患病,收入单一,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库实施前,他们家住在两间摇摇欲坠的破瓦房里,住新房成了他们一家人最大的梦想。
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强力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库的有效实施,吴合先、耿二明等贫困户终于圆了安居梦。致贫原因多种多样,脱贫目标只有一个,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库建设工作中,营上镇坚持“聚焦精准、群众参与、公开透明、逐步完善”基本原则,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既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又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摘帽需求着眼着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要义,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提高脱贫质量。积极推广群众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导其参与入库扶贫项目选择、批准后实施、竣工后管理,提高参与度,增强获得感。
用好扶贫资金建好项目库
营上镇福海佳园安置点位于海戛村委会海戛村,距集镇1.2公里,属集镇规划建设范围,计划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649人,迁出点主要为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共涉及14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项目概算总投资5401.92万元。实行统规统建,规划建设单元房156套16566.16平方米及配套基础设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营上镇加强组织协调,重视摸底调研,多次动员全镇干部职工及村委会成员进村入户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调查,宣传搬迁政策,采取群众自愿原则,组织填报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和审批表,2017年9月精准锁定搬迁对象132户649人。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资源承载严重不足、贫困群众不愿搬不想搬、搬迁后的顾虑和担忧等实际困难,营上镇党委政府以户户清为抓手,通过实实在在召开群众会、院心会、庭院会等方式,全面盘清贫困群众家底,摸清贫困群众缺什么,最需要帮助解决什么困难问题,严格按照‘村申请、乡审核、县审定’程序建立了项目库,严把项目库建设入库关、项目工程安全和质量关,紧扣搬迁目标任务和时序要求,倒排工期,目标倒逼,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真正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营上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肖本金介绍。
在福海佳园安置点惠民利民工程建设中,营上镇严格项目入库程序,项目入库前逐级公示,经批准并建设竣工后的项目要在实施地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实行扶贫项目阳光化管理。项目库建设坚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注重服务基层,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既体现项目储备功能,又能体现管理功能。目标明确,靶向出击,营上镇党委政府领导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想贫困户之所想、帮贫困户之所需、解贫困户之所难,在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的情况下,决定对特困户集中安置、就近就业,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束缚,让他们早日圆了住上新房的美梦。
项目库成了惠民利民工程
为实现“楼上住人、楼下上班”的生产生活模式,营上镇充分盘活搬迁安置点的厂房、车间,积极引进了棒球加工、锚网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水晶球加工等扶贫工厂,就地就近解决200余人在家门口上班就业问题,确保每户1人就业,真正解决搬迁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建好项目库、用好扶贫钱、造福贫困户,多措并举谋实效、多业同步求发展,同频共振奏响扶贫开发“大合唱”,凝心聚力画好脱贫攻坚最大“同心圆”的全社会扶贫大格局逐步形成。
“我们原来居住的迤启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加之自身家庭人口比较多,老人身体不好,没有钱盖新房子,所以造成自己的条件比较差。现在赶上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有幸成为众多搬迁户中的一户,搬到集镇上来居住后,无论是看病就医、孩子读书、生活都比以前方便多了,自己还可以到楼下的扶贫工厂务工挣钱,一年还可以从合作社的种养殖中分红,日子越过越幸福。”搬迁户赵冲德信心满满地说。
充分开发就业岗位,鼓励中小型企业进入安置小区兴办企业,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营上镇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业帮扶精准化目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凡自主创业的搬迁户,由政府帮助协调银行贷款给予扶持,使搬迁群众走上自主创业的轨道。此外,依照搬迁群众兴趣爱好、技能特长,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务工,激发老百姓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同时,盘活搬迁户的集体资产和原居住地的“微田园”,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搬迁户”的发展模式,使千家万户的“微田园”整合成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微型产业园”,征求搬迁户意愿,把搬迁户迁出后留在原居住地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进行统一流转,集中发展农业产业。在产业尚未发展起来期间对搬迁户实行保底补贴,发展起来后实行效益分红,完善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营上镇福海佳园外出务工有221人,在扶贫工厂上班100余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有事干。同时通过建设温氏养殖小区,栽种200亩软籽石榴,年底以利润分红的方式分给贫困户,群策群力解决贫困户搬出来的后顾之忧,让所有搬迁户都有稳定收入,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
曹振华 邓成斌 张鹏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