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脱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富源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全力克服财政困难,举全县之力、聚各方之财,五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7.98亿元,倾力补齐民生短板,竭力改善民生福祉,使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并开花结果。辣椒加工。 邓成斌 摄
坚决打好“四张牌”让民生保障“撑起来”
“勇于直面异常严峻的财政困境,一定要把整合资金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扎实解决资金怎么整合、如何保障的问题。”富源县2018年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作出了斩钉截铁的部署。财政部门全力攻重点、克难点、强保障、补短板,坚持打好“四张牌”,让贫困县“小财政”撑起脱贫“大民生”。
打好“对接牌”。富源县级财政自给力仅在30%左右,面对既要“保吃饭”又要“搞建设”“保民生”的多重压力,该县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全力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补助,五年累计到位扶贫专项资金8.42亿元,并将资金一分一厘都用在扶最贫困的村、帮最贫困的户、办最惠民的实事上。
打好“整合牌”。每年出台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和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方案,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统筹整合部门财政涉农资金,实现各类资金“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使扶贫资金不再“碎片化”。
打好“压减牌”。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县级财政每年压缩部门公用经费预算的10%用于扶贫。集中一切可用财力、汇集各方力量、合力脱贫攻坚。
打好“金融牌”。强化金融扶持,发挥财政“杠杆”功能,落实财政贴息扶持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创新“金融信贷+N+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0898户5.54亿元,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2014年以来,富源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97.98亿元,通过把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资金、金融信贷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格局,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脱贫效益。
电子产品加工。张建波 摄
合力落实“五机制”让监管“立起来”
富源县不断规范项目实施责任主体、财政资金监管、纪委监察审计、资金公开公示和定期专题汇报5项长效监管机制,让扶贫资金监管制度“立起来”“严起来”。
强化项目监管机制,每年研究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工程验收等一系列制度并严格执行,扎牢“第一道防线”。
强化财政监管机制,财政部门全面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批、拨付、使用、结转清零的全程监管,既防止扶贫资金“跑、冒、滴、漏”,又严防扶贫资金“睡大觉”,确保把钱都用在刀刃上。
强化监察审计机制,充分发挥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职能职责,建立扶贫资金执纪问责线索排查机制,不定期开展扶贫重点领域的执纪检查、专项督查和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强化公开公示机制,12个乡(镇、街道)每月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督促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及时公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定期专题汇报机制,12个乡(镇、街道)财政所每月定期向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汇报扶贫资金到位、报账等相关情况,凡已完工的项目督促及时验收、及时结算,实现扶贫资金更加公开、阳光和透明。
重点突出三效益 让绩效“亮起来”
富源县围绕扶贫资金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构建起扶贫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绩效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聘请中介机构对2016-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2017-2018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综合评价等次均为优。
“我家搬进‘圆梦佳园’,既方便小娃读书,又可以就近打工,收入比原来高多了,政府的政策太好了。”富源县富村镇易地扶贫搬迁户郭里红高兴地说。她的生活是富源县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富源县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累计投入4.64亿元建成安置点18个,让建档立卡贫困户1330户5894人住进了新家园。同时,建成扶贫工厂200家,带动6200余人家门口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占41%,人均月收入1300元至3000元,扶贫工厂让贫困群众家门口就能增收。
富源县攻坚克难、奋力推动脱贫攻坚,使城乡基础设施大改善、人居环境焕新颜,健康、教育、产业、就业等各项扶贫硕果累累,截至2018年底,实现8个贫困乡镇、127个贫困村出列,22941户101156人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6.11%下降到1.49%。
张建波
来源:曲靖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