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老街味道
●蒸饵丝
饵块是云南的一种传统风味食品。云南人喜欢吃饵块,更擅长制作饵块。云南饵块品种繁多,较有名气的有昆明端仕街的小锅卤饵块、巍山肉饵块丝、回族的烧饵块夹卤牛肉、腾冲的炒饵块以及火腿鸡杂饵丝等等。
而曲靖蒸饵丝,则堪称一绝。按百度百科中描述,曲靖的蒸饵丝,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在曲靖市学院街口有一家餐馆,虽然门面不大,但因该店供应的主要小吃品种蒸饵丝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故每天都引得顾客盈门,几年间便声名大振。曲靖蒸饵丝的主料为当地产的筒子饵块。它是用曲靖沿江、珠街一带产的优质稻米,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
曲靖蒸饵丝的调配料非常丰富,而且相当考究。首先是选用新鲜的韭菜和绿豆芽,还有专门熬制的甜酱油和精心炒制的肉酱。熬制甜酱油时,要配一定比例的香料,熬至浓稠且出味后,再起锅装入容器里备用。肉酱所选用的是新鲜的猪前夹后腿肉,剁细后再与酱料炒成肉酱。蒸饵丝所用的酸菜,是自家精心腌制的,而做油辣子的辣椒来自邱北,花椒来自四川西昌,还有广西出产的八角、草果,福建出产的优质香菇,河南出产的水洗芝麻等等。此外,曲靖越州镇横大路出产的红皮大蒜,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精盐、白糖、味精等也是不可缺少的调料。
●凉粉
宋·孟凉粉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制作方法:将绿豆粉泡好搅成糊状,水烧至将开,加入白矾并倒入已备好的绿豆糊,放凉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状。凉拌的时候并不用刀子切凉粉,而是用一个特制的圆形的像浅勺般上面布满圆孔的铁皮——锼子一圈圈在凉粉上盘旋,粉条就从那一个个圆孔中出来了,然后装在碗里,加上红色的辣椒水、绿的荆芥、麻油、香醋、细盐、大蒜汁等调料。
●烧饵块
“烧饵块”老街的一种传统小吃。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馅即可。做法与糍粑相同。但糍粑的原料是糯米,饵块的原料是大米。
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饵”。云南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了。
●撒子
“撒子”古为寒食节的“寒具”,是老街时令美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寒具称谓,始见于《周礼.笾人》:“朝事之笾,其实黄、白、黑”,郑司农注:“朝事,谓清朝,未食,先进寒具口实奕之笾。” 寒具是以麦、稻、黍等原料,经面制油炸而成的冷食,后泛指制熟后冷食的干粮。寒具作为周朝祭祀品,证明寒食节的起源,与神灵祭祀有着密切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烟时食用的“寒具”,主要指撒子、麻花之类的面制油炸食品。发展到现代,寒具面制油炸食品,如食品撒子、麻花等,仍然是老街群众非常喜爱的食品。
●油香
油香俗称油饼,是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每逢开斋节、 古尔邦节、圣纪节,家家都要煎炸(回族人不称之为炸,一般说下油香或者激油香)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要相互赠送,有的家里过节纪念亡人,有了红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
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法图麦节等节日中,油香是不可不有的食品。此外,在待客礼仪中,油香往往是招待贵客的食品。
包建新 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