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 发表于 2018-9-12 17:59:37

会泽十字街:从南到北的滋味

我从不会以为生活在别处,因为别处没有我忘不掉的故乡的滋味。



从童年的“鸡冠饺”“大雪条",每逢生日时到“实景像馆"的周岁照和过年的全家福,到如今的奶茶、酸辣粉和小巧精致的多肉植物,十字街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青春印记,值得珍藏和怀念。



最先想到的是在街口摆摊的糊辣米线,不过后来生意他们做大了,搬到了如今的“祥芳"店面。曾几何时,我爱极了他家的秘制香菇,有一回想打包带走,却被老板娘拒绝。只得每每细细品味,牢记住其囗感,回家来如法炮制,却总觉少了点什么。
上学那会如果赶时间,我会电话预约街心花园的"福鑫早点"的豆花米线,佐料精细、调料够味,最后盖上滚热的豆花。老板会事先打包好,必要时可送到学校门囗,算是最早的外卖服务吧。



后来尝到了“杨砂锅"的三鲜米线,木耳、黄花菜配上精制的大骨汤,眼看着米线盛在滋滋作响的砂锅里被端上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我也总联想起儿时过年吃的老式火锅。
“可可香粥"的出现使我养成了喝小米粥的习惯,几个月下来,胃肠无不妥贴,我便爱上了这家粥铺。周末的早上,我总会点一碗小米粥加上卤鸡米线,这是标配。有时中午亦会特意路过,喝上一碗红枣银耳汤或是玫瑰藕粉,久而久之,和来自红河的老板娘也混得熟了。



如果要吃豆浆油条,唯有刘记。在这家没有招牌的豆浆店,我亲眼看到他们用传统的石磨把黄豆磨出浆,再放到柴火灶上慢慢熬,那味道悠远,绵长,远非家中的豆浆机能比。喝一囗,就能让我回忆起甜甜的时光。
十多年前,在糊辣米线隔壁的一间铺面在不知不觉中出了名,因为一种叫珍珠奶茶的东西。那会儿真是馋的可以,不过就是些五颜六色的果味粉末,加点不知道是奶粉还是牛奶勾兑的白色液体,还有黑不溜秋的“珍珠”或者白色、粉色的椰果,一杯奶茶就成了。我至今记得,同桌在我的极力推荐下尝了一口说,这珍珠就是橡皮擦的味道。



从记忆中的“七杯茶”“奶茶物语",到现在的“下一站”“茶爵”,铁打的十字街,流水的奶茶店。奶茶配方早已不再是廉价的奶茶粉,而是用水果加鲜奶和果酱调制而成,但唯一不变的,应当是喝奶茶的情怀。尤其到了中学放假的日子,从南到北,满街都是手捧奶茶的学生,让人眼花瞭乱。而我,走进富有文化气息的“十字街奶茶"店,点一份酸奶紫米给孩子,自己则是一成不变的"烧仙草"。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我一边看街景,一边发呆。后来,“茶爵”作为第三代奶茶店的代表成为后起之秀。最爱点一杯用茉莉花茶、鲜奶和鲜果做的果奶,配上现做的奶油水果盒子,用流行的话说,真是好吃到没朋友。



不得不说的,还有曾经红火的会泽县糕点厂。三十几年前还没有普及的私人烘焙店,糕点厂便是大家买点心和烤饼干的唯一所在。记忆中,糕点厂最拿手的两宝就是绿豆糕和芙蓉糕。我那时偏爱芙蓉糕,不仅喜欢它长相好看,不像绿豆糕一样甜腻,而且很好奇这种糕点是否真是用芙蓉花制成。过了很久,才知道芙蓉糕的红色部分是糯米,而下面那个则是后来很常见的萨其玛。当在外地工作的二叔每次离开都要带上很多绿豆糕时,我才开始喜欢上这种绿中带点栗色的点心。同样是用了糯米,混合绿豆和红豆沙制成,当然,还有油,糖的比例以及火候等等。据说如今会泽糕点厂只专做绿豆糕了,因为生意早已被私人烘焙坊抢走了,但每次路过那里,我总会多看它几眼,我希望那扇门总打开着,这样,我一回头,就能找到童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泽十字街:从南到北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