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任性、最不求上进的饮料,却一路开挂,成就最爆款单品
在坊间有种饮料,一个小红瓶,有吸管,只能撕开锡纸封口,酸酸甜甜的,很多人都喝过,小小的一瓶,几口喝完,却给人大大的满足。说到这里,你一定会心地笑了:这不是益力多吗?(又叫养乐多)
现在化妆品出了什么小黑瓶、小棕瓶非常受各国女性朋友欢迎。但都比不上这个小红瓶,几十年都没有升级包装,不仅没死,还卖成天下第一饮料。居然就创造了“一个单品,82年,年销270亿”的成绩。
一个红瓶闯天下,这根本就不是那些什么小黑瓶、小棕瓶能够比的,那这个单品究竟是为什么能够这么执着却又屹立不倒呢?这份从日本漂洋过海的味道,背后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孤单君就和大家八一八益力多的前世今生。
一开始,益力多是诞生于1930年日本一所实验室里面。当时的小日本身体还是比较差的,经常会受到霍乱、痢疾等消化疾病的困扰。
于是,有一个叫做代田稔博士,他是第一个成功培养出更厉害的乳酸菌,这种乳酸菌能够经受人体胃部的严峻考验,能够顺利到达肠道,并且促进肠道蠕动、吸收等balabala的作用。也就是今天广告经常卖的“活着到达肠胃”。
这款乳酸菌在日本叫做Yakult,而在中国,广东、香港、海南等几个地方就被叫做“益力多”,而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则被叫做“养乐多”。据说这在知乎上,还引发过一次到底是叫“益力多”还是“养乐多”的南北撕逼大战。
刚开始的益力多,虽然乳酸菌有用,但是味道却不好,于是代田稔博士就加入了奶粉、糖、来做出现在大家都喜欢的味道了。
可能是因为加了奶粉,一开始大家都当它是奶吧,于是就跟鲜牛奶一样,用玻璃瓶来包装。直到70年代,塑料瓶装工业发展起来后,就开始塑料瓶子取代,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小红瓶了。
而发明这个小红瓶的人,是当时的日本“设计巨匠”剑持勇先生。他希望瓶子的造型能表现出日本的传统特色,于是就模仿日本特有的人偶“木芥子”的线条而设计的。
这款包装设计出来之后,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都拒绝改变设计!因为益力多,作为一个产品单一的厂商,一开始的资源还真不多,尤其是在日本的海外市场,在韩国不如南阳乳业,在中国不如伊利、蒙牛。
但就在这种情况,正所谓万变不如不变,任你多路来,我只一路去!益力多不知哪里来的蜜汁自信,既不开发新产品、也不对包装进行更改。于是,培养出消费者对这款单一产品的忠诚度。
据说,有一次在菲律宾,菲律宾小朋友说这么一小瓶喝完觉得不过瘾,要求益力多生产1公升装的,但益力多就是不理他们。于是,菲律宾就有6万8千个民众在Facebook上面发起要求改包装的请愿。后来事情发展到,菲律宾当地广播电视集团ABS-CBN都看不下去了,也开始为民请命,要求益力多改包装。
但最后,益力多官方淡淡地回应了一句:只生产小瓶是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放着滋生细菌、二次污染,同时活性乳酸菌数量也会下降。对普通人来说,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数量足够。
哪一个企业不是希望自己的产品卖得越多越好,这么头铁的企业还真是头一个。
其实,益力多这么头铁,这么多年不求上进,但总能后发制人。在可乐都被称为“肥宅水”疯狂diss饮料的今天,却只有益力多能够没被疯狂diss,而屹立在便利店、超市的冰箱里。它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有人专门总结为两点:
单一的产品,可以节省巨大的成本
不说日本市场,单说中国大陆市场,益力多错过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机,是在2002年才进入大陆市场。这时蒙牛、伊利已经雄霸整个中原,而且在乳酸菌这领域,也已经有占有的产品了。
在当时,有一款产品叫做“太子奶”的。这是依托现代生物工程、利用准无菌技术生产的高科技乳酸菌保健型乳饮品。还细分出了“日出”与“太子”两个子品牌,与10多种规格的常温乳酸菌角逐市场。
但和讲究全面开花的中国企业不同,益力多只是全力推广它的小红瓶、而且只推广一种乳酸菌。仅仅几年时间,在2008年,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营业额达到4亿,2011年更是达到20亿!而刚刚说到的“太子奶”在2010年就破产,后被三元收购重整。
“益力多阿姨”的直销模式
在广州,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会有些骑着单车的阿姨会问你“靓仔,今日饮左未啊?”大家知道这些都是益力多的配送员工,她们大多是家庭主妇,做完家务后,她们都会卖一下益力多帮补家用。利用她们所在的社区的关系,客人多数是街坊朋友,通常在闲聊之中就卖出去了,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宝妈们在朋友圈做微商。
益力多进入大陆市场后,不是像伊利蒙牛那样急于建立销售渠道,而是打造这种灵活、又带有人情味的“直销模式”,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益力多就是这样推广和售卖出去。
据相关数据显示:除去商场、超市和零售店等传统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销售的 2800 万瓶养乐多当中,“养乐多妈妈”的销售业绩接近三分之二。
事情就是这样,益力多看似是一款简单的饮料,单一产品的背后却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每日阿姨们骑着单车,穿梭于大街小巷送货叫卖,多了几份温馨的人情味。未来不知道益力多还会不会继续“执着”下去,但总希望有人把健康和美味传承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