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的三年蜕变
还有3天,就是“国考”的日子,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收官验收的最后时刻,带着紧张、激动、还有一点点焦虑的心情,我们一行人——罗平水务系统的干部职工,又来到了帮扶点罗平县老厂乡舍迫村委会。扶贫攻坚前的村中道路。
扶贫攻坚后的村中道路。
远远望去,上舍迫村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半山腰上,红墙、青砖和蓝瓦建造的一幢幢农居,在绿树掩映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3年前那个破旧不堪、一眼望去尽是低矮的瓦房的村庄早已不知所踪。
车子很快到达了村委会,在舍迫村委会书记付喜留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上舍迫村。由于正值雨季,山上溢出的地表水沿着村口去年硬化的水泥路面流淌而使路面略显潮湿,路边的太阳能路灯像热情好客的村民一样整齐地排列在道路的一侧,非贫困户付兴红家的新房已经建好第一层,门口的三棵罗马柱显得大气而庄严,即将要使用的青砖整齐地堆放在门口的空地上。贫困户杨稳成家门口的场院虽小,但却十分干净,场院边的梨树上挂满了梨,两把洗干净的拖把挂在晾衣服的绳子上格外抢眼,门口的台阶上整齐地摆放着12只刚洗干净的布鞋,大门敞开着。
杨稳成家的老房子。
杨稳成的新家。
“杨稳成,给在家?”“在呢?快进来坐,快进来坐。”听到付书记的叫唤声,老杨匆忙从屋里迎了出来。来到客厅,3年前第一次走访时那股潮湿、发霉的味道早已不见。客厅里光线明亮,土红色和粉色花片镶贴的地砖上一尘不染,左边摆放着一排布艺沙发,上面盖着干净的浅色的沙发巾,右边是两个卧室,靠近“供桌”的右侧放着一台崭新的冰箱,“供桌”的左侧摆放着一台电视,虽然是老式的,但擦得跟镜子似的明亮。最耀眼的当属“供桌”上方张贴的那幅写着祖先姓氏的“天地”以及左右两侧那四幅“吉祥如意”山水画了,如果不是左边墙上的“罗平县精准扶贫明白卡”提醒着,真的很难让人相信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看上去硬朗憨厚的老杨趁我们东张西望的功夫,从门口的梨树上摘了满满一筐梨进来了,热情璠一边招呼我们拿梨吃一边说道:“多亏了政府这些年来的帮助,我现在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是呀!还收拾得这么干净漂亮。你们家在你们村算得上是最干净的人家之一了。”一个帮扶干部这样接过话头。“这些都是我儿子的女朋友收拾的,我这个糟老头哪有那个本事。”“你儿子交到女朋友了?什么时候的事?”带队的袁德清书记问到。“去年,我儿子去打工认识的,现在两个人在一起,还没办喜事。人贤惠也很善良,对我也很好,就是我们家有点穷,怕人家嫌弃。我跟她说,现在政策这么好,两个人好好努力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老杨略显担忧地说道。“是呀!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现在还欠别人钱吗?”袁书记关切地问道。“去年,我卖了6只羊,1500元一只,还了9000块钱的债,现在不差钱了。”“那你现在还养羊吗?你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养的,现在我除了养12只羊外,还有3头牛。我还是村里的护林员,每年还有8000块钱的工资。”“你儿子呢?他在哪里打工?一年有多少钱的收入?”“我儿子在外面打小工,一年差不多有2万左右。”“现在还缺什么吗?”“不缺了,真的很感谢你们,谢谢你们给我的帮助。”
告别老杨后,我们一边察看村中的环境卫生,一边挨家挨户地入户检查,这其中,有贫困户,也有非贫困户。村中的环境卫生总体干净整洁,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居家环境有了显著提高。
改造以前的学校。
改造以后的学校。
站在村后的公路边,往下看去,付书记感慨地说到:“你们看看,这村里的每一条路都有路灯,到了晚上,路灯一亮起来,就像小城市一样。看见那棵电线杆没有?上个月刚拉通了网络。这三年来,电网也重新改造了,自来水管网也重新改造了,再也不会断电和缺水。村里的道路更是全部都硬化了,还记得你们第一次来时的情况吗?到处是土路,脏得简直没法落脚。”“是呀,变化真大。这几年,咱们舍迫村委会共投入多少项目和资金你们村委会清楚吗?”袁德清书记问道。“清楚,咋会不清楚呢?!”付书记肯定地说道。“这三年来,我们舍迫村委会11个自然村763户29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41人,在水利建设、村社公路建设、村内道路建设、村中太阳能路灯安装、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房屋提质改造、公共卫生厕所建设、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教育建设、卫生室建设以及村级活动室建设方面共投入各项资金2900余万元。建成3层楼的村级活动室1幢,2层楼的村级卫生室1所,综合小学1所,4个文化活动室和4个文化活动广场,改造D级危房107所,安装太阳能路灯120棵,扩建和硬化村社公路9.45千米,硬化村内道路5.6千米,硬化面积达1.2万平方千米,新修和改造人饮管网达21千米。”村委会主任杨红云给大家介绍情况。
眼看太阳要下山了,离“国考”的日子又近了一天。三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从自然村到乡镇、到全县,乃至全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舍迫村也不例外,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那些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户也逐步拆除了自己的旧房,盖起了2层、3层甚至4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楼房;那些缺乏谋生手段的贫困户,在一系列帮扶政策的扶持下,有的已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外出打工,有的安置到了公益岗位上。经济上,村民们逐步树立了靠自己的本事致富的信心。生活上,村民们长期以来养成的脏、乱、差的生活习惯已经改变或正在悄悄改变。思想上,村民们从最初的想当贫困户、争当贫困户逐步变成了不想当贫困户、努力不当贫困户。
雷紫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