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 发表于 2018-5-7 12:19:58

多乐张氏宅院:曲靖乡土建筑的瑰宝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663451345c9a3b2b872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6634512766011ce58b6
4月的一天,我与几位文友慕名去参观富源县胜境街道多乐张氏宅院。该宅院位于多乐村西边,1938年由多乐村村民张东红建盖,20世纪70年代部分板壁及门窗曾做修葺,2013年5月2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由正厅、耳房、厢房、碉楼组成,建筑面积736平方米……正在我们拍照之时,房屋的女主人回来了。 一进院门,我就留意到脚下青石板镶嵌的地面,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刷后显得光滑、圆润,和走在水泥地面上的感觉截然不同。走在这种青石板上,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在老学校里读书时雨天赤着脚走在青石板路面上那种滑爽的亲切感觉。抬头环视院子里一圈,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由正厅和两边的耳房加院门围墙构成一个封闭的廊院。房屋主体框架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石木结构,屋顶为瓦屋面。一楼回廊为石柱支撑石拱,石柱上均刻着楹联。正厅为3层楼3开间;二楼回廊外侧用石砌封檐并设欧式拱形窗。这些石柱、石窗和高大的石墙,让走进去的人有个直观的感觉——莫非走进西方的一个石头城堡了?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66345127083d730e23c
走进正厅,经过右边隔墙上开通的小门就看见一个封闭的小院子,俗称天井。据说这座老宅院正厅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天井,我们那天参观的只是其中一个。这个小天井和外面的大天井相比显得更加小巧与传统。说它小巧,是从建筑规模上而言。说传统,是因为小天井的回廊上面有木质的吊脚楼和栏杆,还有用木料装饰的板壁。从外观看,房屋因年久失修显得很破旧,一两处楼板看起来要垮塌了。尽管如此,这一发现还是让我们眼前一亮,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也许是身为女人,我从内心更偏爱这个小阁楼一些。窃以为,当年张家小姐和女眷住在这样的小天井里会更加自在与安逸一些。天晴时可以在小天井里看花、赏月,下雨天可以安静地在回廊里绣花或者读书写字,还可以静静地听雨打屋檐的声音,真是让人羡慕!

从小天井出来,我们沿着木楼梯上到二楼。二楼是纯木料装饰,从楼板到板壁与门窗全是木质的材料。走在高低不平的楼板上咚咚作响,想起高中时我们家在文庙大成殿二楼居住的日子,心里不由得感到亲切与踏实。二楼上的门窗和一楼一样,都是比较普通的玻璃窗。听说这些玻璃窗不是原装的,是上世纪70年代办学校时更换过的。听以前到过张家大院的平原姐说:“原装的门窗式样和后面另一户张家人没有盖完就因故停下来的门窗一样,都是雕着窗花格子的老式门窗。” 说着还翻出以前她拍照的一张窗花格子照片给我看。从照片看,窗花格子花样复杂,雕工精美,比我以前见过的窗花格子漂亮多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663451219203594c9f2
和门窗相反,房屋里面的板壁和楼楞看起来有明显的烟熏火燎痕迹。从二楼厚厚的石墙上留出来的拱形窗户看向院墙外面,下午的阳光强烈地照在雕刻着花草纹的院墙花边上,院墙上面的云很白,天也很蓝,虽然在这种百八十年的老宅院里,但心情并不显得压抑。将视线收回来,不由地停留在耳房的瓦屋面上那些枯黄的植物上,如果是雨季,这些瓦上植物绿油油的,一眼看上去更有一种老瓦房特有的古朴之美。我还看到在耳房与院墙相接的屋檐下面,阳光投下的阴影旁边有一片斑驳的墙面,给人一种沧桑与厚重之感。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66345126013e04b3ad7
在一楼,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那些刻着楹联的石柱。这些石柱上的雕刻字迹工整,功力深厚,无论楷书还是行书,经过几十年风雨的洗礼后依然透着阳刚、古朴的石雕艺术之美。到过多乐张家大院的人很多,注意到石柱上刻着楹联的人也应该不少。

从张家大院出来,回看高大气派的院墙和主建筑,我心里被这个80年前建盖的老宅院的美深深打动了。这座建筑门、窗、拱、柱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屋顶、屋架为中国传统建筑式样,集坚实、典雅为一体。该建筑体现了当地的历史发展情况,在文化内涵上蕴藏着深厚的积淀,在艺术处理上为中华乡土建筑中的瑰宝。

高映仙

一脸老年斑 发表于 2018-5-7 12:20:04

作为姓张的,我怎么不知道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乐张氏宅院:曲靖乡土建筑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