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白 发表于 2018-2-28 21:01:47

云大教授宋家宏谈“曲靖作家群”

宋家宏,男,1956年生,高中毕业后即上山下乡。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云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张爱玲,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图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该课题的论文多篇。此外,还涉猎中国当代文学和云南民族文学研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发表论文100多篇,80余万字。
http://p3.pstatp.com/large/66b8000613623d41fc6b
去年年底,曾受曲靖朋友的邀请,到曲靖参加文学活动,我有个主题发言。据说很受欢迎,之后他们发表于《珠江源》杂志,并作为工作总结之一部分上报。曲靖有深厚的文学积累,创作实力强,最近几年尤盛,我的发言也属一孔之见。

一、我对曲靖文学的大致了解

我对曲靖文学创作的了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曲靖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成绩骄人,吉成、段平、吕克昌、高文翔、张永刚、范建华等都是云南文学的中坚力量。吉成的小说《三个太阳照峡谷》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我曾为吉成的小说、高文翔的诗歌写过评论。滇东北三家的“花山笔会”上,曲靖的文学创作遥遥领先,让昭通、东川两地深感压力。这篇短文目的不在于展示历史的成就,因此,对曲靖文学曾经的辉煌我略过不述。

九十年代后,经济大潮涌起,昭通、曲靖两地处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对社会变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加之各种复杂的原因,文学创作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昭通作家群经过艰辛的努力,逐渐起步、发展,迎来了它的成熟期,至今仍是云岭大地上一个显著的存在,作家、作品频频获奖,产生了较大影响。相比之下,曲靖文学则比较沉寂,与8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曲靖作家们并没有忘却文学,忘却参与一个地方的精神价值的建构,在冷寂的状态中,他们中仍有一些人热衷于文学创作。段平在云南军事文学创作中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近年来窦红宇的小说也取得了重要收获。还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诗人。老作家们大多数还保持着创作的热情,中青年作家已经群体性地展示出他们的创作才华。由于当年的友情,也由于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写作者的责任,我对曲靖文学创作始终有一份牵挂,这次“《边疆文学》曲靖专号改稿会”邀请我到曲靖,对曲靖作家们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对曲靖作家们取得的成绩,内心感到特别高兴。

如何营造更好的文学创作环境?如何助推曲靖文学创作走向繁荣?“曲靖作家群”是否已经呼之欲出?是我们需要思考,也需要行动的时候了。

二、关于“作家群”

要推动“作家群”的发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作家群”?不是有一群人在那里搞文学创作就可以称为作家群的。作家群,是一些作家由于某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汇聚到一起,创作上出现了某些相似的、共同的特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以群体的状态出现于文坛,创作出了有影响力的作品,出现了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作家,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作家群出现了。

有的作家群是以报刊为中心汇聚到一起的,虽然他们并不相处在一起,但他们在报刊发表有共同理念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作家群;有的则是因为生活于共同的地域空间,创作出某些共同的地域特色,被称为作家群。无论以哪种方式汇聚到一起,形成相似的甚至共同的创作特色,都是称为作家群的必要前提。他们有大致相近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大致相同的关注领域,相似的价值趋向。同时,还必须出现有影响力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这是作家群更为重要的内在要求。怎样才能被认为产生了影响、有“影响力”?我以为有三个维度可以参照。一是所发表的作品是否被书刊转载,被重印,在读书市场上相当时间内没有消失;二是作家、作品是否受到评论界的关注,这些评论是否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报刊?评论是怎样评价作家、作品的?三是作家、作品是否获奖?是什么样的奖项?

“作家群”是一个准流派的概念,流派,除上述特征外,还必须在共同的意识形态性质、相似的政治观念、社会理想方面有要求。如上个世纪30年代的左翼、京派等,就属于不同的文学流派。东北作家群,则只能被称为“作家群”,而不是“流派”。中国当代文学中对“作家群”的理论研究相当不够,以至这个概念被泛化使用,很随意地就称为“作家群”了,很多时候适得其反。

三、我对“曲靖作家群”的初步判断

用上述对“作家群”理念来分析云南当代文学史上的作家群现象,我认为成熟的可以称为“作家群”的现象,大约有四个,一是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的“云南军旅文学作家群”;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太阳鸟儿童文学作家群”;三是90年代后的“小凉山诗人群”;四是新世纪以后的“昭通作家群”。

由于我们这些年来对曲靖文学创作的关注不够,对曲靖文学创作所知不多,零星的了解以及这一次较为深入一些的作品阅读,对曲靖是否存在一个作家群的现象,我只能说有个初步的判断。“作家群”是一个时间段内的文学现象,有它的起步、发展、成熟以及消失的过程,我认为“曲靖作家群”现在处于起步阶段。

曲靖作家们90年代后处于冷寂的状态,但它的底蕴厚重,一些作家并未放弃文学理想,仍然在阅读在创作,蓄势待发;近年来一些新人成长起来了,势头甚好。一些区县已经汇聚起了数量不小的作者队伍,有的作家频繁在名刊亮相,并引起了评论的关注,有的作品在近年来的云南文学综述性文章中已经成为绕不开的存在。通过这次“《边疆文学·曲靖专号》改稿会”我对一些作品的阅读,还是可以看到曲靖作家们创作上的一些共同特色,比如,相当一些作家作品表现了对企业、对矿山的关注,这是云南其他州市少见的现象,视野的开阔,作品的厚重别具风貌。年轻作者艺术表现手段的新颖也是很突出的。因此,我认为“曲靖作家群”已经处于起步阶段。但它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作家群,甚至可以说,它离成熟的作家群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一个艰苦奋斗的历程。

为什么这么说?我想提出几个问题供参考。曲靖作家们从2014年起,好作品开始有了一定的数量,但是,在全省以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有没有?曲靖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他应该在全省以至全国产生足够影响力,从上文所说的影响力的三个维度来判断,这样的作家是否已经出现了?对一个作家群体来说,相似的、共同的特色是否可以明确地归纳出来了?我上文所说的云南的其他四个作家群都有明确的共同的特色。

由于我对曲靖作家们的创作所知不多,这里只提出问题,不做解析。

四、应该大力推动“曲靖作家群”的发展

正是因为曲靖作家群出现了、起步了,更需要大力推动它的成长壮大。如果此时组织工作者忽视了起步阶段的“曲靖作家群”,没有积极的组织措施;如果评论放弃了曲靖作家群的创作成果,不及时给予关注、归纳、总结,推动特色的形成,那么,初生阶段的曲靖作家群也完全可能一段时间后再度销声匿迹,与我们失之交臂,正如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发生过的现象一样。

经验也是有的。“昭通作家群”也经历了一个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昭通的一群写作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一直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在极为艰辛的条件下,在除了自己没有人关注的情况下,组织、评论、创作三者自己把它做得有声有色。直到1999年,“昭通作家群”作为一个群体已经起步了,雷平阳在《大家》杂志发表了《群峰上的夏天》一文,还遭遇了莫名的指责,成为一个事件。在省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2002年、2004年关于昭通作家群的研讨会,对推动这个群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之后,夏天敏及其他几位作家的获奖,使这个群体真正成熟起来了。现在他们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学的发展,走向新高度。

对如何推动曲靖作家群的发展,我曾犹豫,是否说说自己的看法?毕竟往来不多,第一次参加曲靖的文学活动就哇啦哇啦,给人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之感,但是考虑到曲靖的文学朋友之情,做为紧邻,我也一直关注曲靖朋友们的创作,牵挂曲靖的创作,也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写作者的责任,我还是冒昧说几点建议。

一是组织大型文学活动。摸清家底,集中一批优秀作品,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更为大型一些的文学活动,研讨曲靖地方经济、文化与曲靖文学创作的关系,研讨曲靖作家们的创作特色,发现、归纳、总结曲靖作家文学作品的相似的、共同的特色,进而引导、推动曲靖创作共同特色的鲜明化。这样大型的文学活动也是造成“曲靖作家群”影响力的必须,是宣传曲靖文化形象的必须。这次《边疆文学·曲靖专号》有非常重要意义,打开了了解曲靖文学现状的窗口。这次改稿会后,作家们应该认真修改,你发表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你自己,而且代表了曲靖的文学形象。

二是促成评论积极参与。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作家群的形成更离不开评论的参与。目前曲靖文学评论的力量还较为单薄,没有形成影响力。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组织好。我以为曲靖文学评论应该依托地方高校的力量,并组织好文联、作协的人才,同时吸引省上的力量参与,逐渐形成影响力。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组织一次专门的文学评论的会议,聚集力量,研讨评论的写作。要为他们搭建发表文学评论的平台,如曲靖的报纸副刊、曲靖的文学刊物应该组织相关稿件,不是等来稿,而是主动约评论稿,并在稿酬方面充分考虑评论的特殊性。曲靖师院的《学报》,应该有包含了曲靖文学的云南文学评论专栏,这样使高校教师对评论曲靖文学以至云南文学更有效,也使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生更紧密的关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个方面,昭通做得非常好,也可参考。

三是组织作家参与曲靖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党对作家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作家写出好作品的基础。这方面作家们是理解的,若对生活不理解,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不理解,也就不能理解曲靖大小煤矿为什么萧条。曲靖是云南省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文化建设丰富多彩,有着非常丰富的创作资源,如何推动作家们参与到曲靖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去,有许多事可以做。不是个别的参与、深入生活,而是群体的力量参与,让曲靖作家群成为地方党政领导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不仅创作诗歌、小说、散文,也写非虚构文学、报告文学,影视作品,共同塑造曲靖文化形象、经济形象,让曲靖人更理解作家们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地方党政领导对曲靖作家群的大力支持,形成良性互动。这方面昭通作家群也做得非常好,地震灾难、移民搬迁、扶贫攻坚、生态恢复、企业发展都有他们的作品,大多数是文联、作协组织作家们参与的结果。

四是花大力气抓精品力作。这是推动曲靖作家群走向成熟的根本保证,没有精品力作,没有在全省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任何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任何动听的名称也都是没有价值的。曲靖已经汇聚了一批有创作热情、有生活积累,也有一定成就的作家,如何推动他们创作出精品力作,需要花大的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对一些创作多年的老一代作家来说,我以为应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吉成等作家其实宝刀未老,完全还可以创作出好作品。一些中年作家正处于创作成熟阶段,如何潜心于创作,推出优秀作品,在全国文坛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树立更高远的文学理想的问题。青年作家探索精神旺盛,思想活跃,不挫伤他们的创作热情,发现他们的特色与优势,是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地方党政领导要为作家们创作精品力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比如,为一些有积累、有构思的作家请创作假;让一些有思考、有计划的作家挂职深入生活;为一些有积累有一定成就的作家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曲靖作家们都是业余写作,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这些保障,要他们潜心创作出精品力作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其他地州已经取得明显效果的措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大教授宋家宏谈“曲靖作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