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发表于 2018-1-23 12:23:32

关索岭古道:中原过贵州入云南必经的滇黔古道

冬日的一个周末,记者随同曲靖市社科联南盘江流域课题考察组一行来到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城,寻觅古代中原过贵州进入云南必经的滇黔古道——关索岭古驿道。
http://p1.pstatp.com/large/5b4200059bd27e6ab7a3
关岭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城内的道路顺着山势而高起低伏,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驿道在县城的东面,古道旁一块新立的石牌上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贵州——关索岭古道,二○一三年三月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沿古驿道上山,路如之字,盘旋而上,这是一条如今仍在使用的古道,白石铺成的台阶路面被马蹄人脚磨蹭成古旧的圆滑石梯,上面星星点点地铺着一层金黄色的落叶,在初冬乍寒的日子里仍然散发着美丽的光泽。周边的人们沿古道上山采菇健身,灞陵河峡谷那边的群众如果要到关岭县城去,这条古道是必经之路。从历史到当下,从过去到今天,这条古道依旧承载着山里人对生活的无限憧憬。
http://p1.pstatp.com/large/5b440001dfd423a0e214
据《关岭县志》记载,三国时,诸葛亮曾率兵在云贵高原一带征战,率兵开辟了翻越安顺关岭的西南驿道,又命关羽之子关索留守,所以当地人就把这座高大险峻的山脉称为关索岭,现称“关岭”。从此,这条关索岭古道成了古代中原过贵州进入云南所必经的滇黔古道。
http://p3.pstatp.com/large/5b4800012c604a68433f
同行的社科专家王启国给我们介绍:关索岭上的古驿道,是目前贵州省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驿道之一。元末明初,古驿道正式开辟为通滇驿道,全部用白石砌成,东起今320国道上的灞陵桥,西止关岭自治县城枣园路口,宽约3米,全长约5000米。清康熙年间,官方在滇黔驿道必经之地的关索岭脊垭口处,修建了一座城门式高台城楼,楼门上方悬挂了一块长3米、高1米、四周透雕彩色龙云图案的蓝底金字牌匾,上书“滇黔锁钥”四字,匾额上方加盖有一方形“康熙御笔之宝”玺文。“滇黔锁钥”四个大字为康熙皇帝当年专门为关索岭这座重点关隘亲笔书写,因此这座城楼也被称为“御书楼”。据《安顺府志》、《永宁州志》等文献记载,历代帝王专门为地方亲笔御书牌匾,在贵州绝无仅有,因此“滇黔锁钥”牌匾尤显珍贵。但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这块牌匾连同御书楼一起被毁坏。文革结束后,通过多方寻找,县文化馆一位老馆员最终在岭下一户农家的猪圈里,找到了一块用来围猪圈的残板,康熙大帝的御书早已不复存在。
http://p1.pstatp.com/large/5b450001b2089eef7b06
http://p3.pstatp.com/large/5b430005260f270317ae
如今,曾经书写着“滇黔锁钥”四个大字的御书楼已经坍塌,只留下了残破的石柱和石头地面连接古庙的前后,部分门槛门柱等石料横七竖八一片狼藉,看着眼前古建筑的破败和凄凉,很难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名相符。御书楼的下面有一个圆形的城门洞,而古驿道就从此间穿过,如此险峻的地理位置,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设想两道洞门一开一关之际,一队队马帮驮着各种物资去贵阳,往返于云南与京城之间,周而复始,使其成功地扮演了古代高速公路的重要角色。
http://p1.pstatp.com/large/5b430005261066c3e038
穿过山顶城门洞,须经四十三盘方能到达山下。正当我们顺盘而下筋疲力尽时,突然从半山腰传来一片喧闹,原来古道上来了一群安顺城里的驴友,他们在与我们相反的方向从灞陵桥向上行走,中午时分他们在双泉寺埋锅做饭,安静的古道上瞬间热闹起来。
http://p3.pstatp.com/large/5b4600019ac7c6266a62
佳木葱笼、石洞清幽的双泉寺就在路边,只听水声潺潺,一道清泉泻出于寺右树丛岩隙之间,由寺前小桥流向山下,这就是有名的马跑泉。据传,三国时期,关索南征过此,人困马乏,焦渴已极,关索的马用蹄刨出清泉,故称马跑(刨的谐音)。关索说,马尚能刨出水来,人难道不如马吗?于是用刀靶掘石,清泉亦出,称为刀靶泉,合称双泉。《徐霞客游记》记载“距马跑泉水数步有哑泉”。他曾勺马跑泉饮之,甘洌异常,评价仅次于无锡惠泉,而哑泉水苦不能饮。今仅存马跑泉。试想,行人自坝陵桥经十六盘而上,或从关岭上,经二十七盘而下,早汗流浃背,烦渴交并,得此甘泉清水,真如获甘露。古人早就把马跑泉列入永宁八景,称为“半岭琼浆”,当不足为奇。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曾有《马跑泉》诗咏道:“岭开传汉代,树老自何年?寺出层云外,泉流古佛前。花落拂涧水,飞鸟破溪烟,独坐幽篁里,悠然憩众缘。”可见,在清代中期,这里还是碧树蓊郁、翠竹泉流、百花竞开、千鸟争飞的地方,如今森林已被破坏,双泉寺也已颓败。
http://p1.pstatp.com/large/5b450001b20a0b28a56f
http://p1.pstatp.com/large/5b4700014074fe5568e8
下至灞陵河谷底,到达古灞陵桥。古灞陵桥离关岭县城八里,又名八里桥,是滇黔古道的必由之路。清道光年间修桥时曾得明未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孙可望所建“兴朝”的铜钱十数枚,说明灞陵桥至迟建于明代。原桥东西各有一黄桷巨树,盘根错节,径有数围,矫若虬龙,枝叶覆于桥上,即为古永宁州八景之一——骑桥双树。
http://p1.pstatp.com/large/5b4800012c63454d539c
http://p3.pstatp.com/large/5b4800012c6116c7a78d
古灞陵桥有4孔,今仅存东西2孔,过河必须徒涉,千年古树早已不存,河面宽约50米,水清见底。置身古桥头,望两岸青山壁立,我们走过的古道崎岖如羊肠,晒甲山红崖千仞,灞陵河白水一线,关岭大桥横跨天空,这座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东起晒甲山,西连关索岭,中跨灞陵河峡谷,是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镇宁至云南胜境关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

走在古人行走的“高速公路”上,低头看着脚下石板路上一个个深深的马蹄印,抬头望见高科技建成的高速特大型桥梁上几分钟就飞驰而过的一辆辆汽车,突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曲靖日报记者 杨学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索岭古道:中原过贵州入云南必经的滇黔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