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院士许智宏:包括转基因在内的分子育种是农业发展的未来
“(关于转基因)你们想问些什么,我都已经讲过很多了”,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植物专业出身的许智宏,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开始,就抛出了这句话。的确,近年来有关转基因的科普活动在不断增多,许智宏本人也频繁参与转基因的科普活动。仅在2017年前8个月,澎湃新闻就在3个不同的转基因相关活动上见到了许智宏院士。
近年来关于转基因的问题,科学家们在不同场合做过很多科普,有针对政府官员的,也有针对普通百姓的。所涉及的问题也都大同小异,比如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如何监管、转基因是否需要标识等,科学家们都一一对此进行过解释,但网络上仍存在不少将转基因“妖魔化”的声音,比如吃了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不孕不育,是美国对中国的阴谋,等等。
许智宏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经过严格科学评估、依法审定批准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许智宏认为转基因技术也并不是万能的,但它能解决常规育种中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培育具有特定目标性状的作物,甚至可以把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的基因进行转移。
许智宏称,无论关于转基因的舆论环境如何,包括转基因、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在内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肯定将是农业上育种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澎湃新闻:之前有专家说过转基因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并不是唯一的,您认为转基因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吗?
许智宏:不全面。怎么说呢,人类对植物的利用经历了由植物的引种驯化,到传统的经验育种,再到应用遗传学原理改良品种并发展出各种育种技术,一直到今天,包括转基因、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在内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肯定将是农业上育种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历史上育种有不同的技术,各种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中,技术没有排外性,在很多情况中是相互补充的,比如,向一个品种转了一个抗虫基因,对于另一个品种如要引进这个基因就很简单了,与转基因材料进行一次杂交,再选育。任何品种要在农业上得到推广应用,最终都要回归到田间地头去,都要通过田间试验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转基因本身只是一种技术,它本身不足以成为一个单独的育种体系。
澎湃新闻:农业方面有没有可能跳过转基因通过其他方式发展?
许智宏:这要看育种目标了。比如,棉花本身没有有效抗棉铃虫的基因,打农药又不能有效控制虫害了,那通过引入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就可以解决棉铃虫的危害,因为在农业上这一细菌在转基因植物出现之前,早就作为生物农药来控制鳞翅目的害虫,但直接用细菌的缺点是受田间环境影响太大。通过转基因植物自已产生杀虫蛋白,肯定就更有效了。
转基因,不是万能的,我也同意。但是它能解决常规育种中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希望缩短育种的时间,更精确地转移我们所需要的基因,转基因技术就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培育具有特定目标性状的作物,甚至可以把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的基因进行转移。
澎湃新闻:能否这么理解,包括转基因在内的分子设计育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许智宏: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一大块整体来说这叫分子育种,或者更确切说叫分子设计育种,或分子模块育种。这个里面可能要用到转基因,也可能用分子标记识别进行有效的选择,最近,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设计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把28个目标基因进行了优化组合。
现在在很多情况下用基因编辑可能更快更精准,还有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对于复杂性状,通常是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往往就需要不同的技术的配合。比如,人类在把野生植物驯化培育成栽培植物的过程中,野生植物中的一些优良性状可能也丢失了,现在科学家就是希望在野生植物中把那些在作物中已丢失的基因找回来,重新引到作物中去。
所以,我觉得今后的作物育种发展方向就是,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基础上,追求更快捷的方法定位和克隆所需要的基因,并更精确地把基因转移到需要改良的植物的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在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单个的基因,而是一组基因,形成“模块”,所以叫分子模块育种。人类完全依靠经验进行育种的时代已经过去,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按照人的需求,高效地定向改良作物的时代已经来到。 其实传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只要国家认可的东西都是可靠的!!! 不要忘记鸦片也是这样入侵中国的 支持崔永元 科普力度不够,才给人以妖魔化的空间。差评!转基因科普,从娃娃抓起,进校园吧…… 读过高中我觉得都不会相信网上对转基因的说法[抠鼻] 御狗! 为了SCI和重大专项要坚持啊 牛逼永远是崔不园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