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赴“饿了么”开展执法检查,如何追溯食材来源引热议
2017年3月20日,“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地方法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正式施行。8月24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海林率队赴普陀区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饿了么”是其中重要一站。在执法检查座谈会上,与会的市人大代表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如何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展开互动讨论,其中,如何追溯食材来源引起热议。
“比如说现在经营牛肉汤的餐饮店很多,我想知道这个牛肉来源,哪一块牛肉不安全,这个怎么实现?”在执法检查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董波一开头便向“饿了么”发出这样的提问。
对此,该公司资深副总裁罗宇龙回应称:“这个问题当下来讲是一个行业问题,从整个行业来讲,食品溯源确实比较难。”他说,尽管如此,该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性尝试,两年前便启动了一项名为“有菜”的项目,建立了一个上游采购平台。
罗宇龙透露,商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购买粮油米面等食物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商有100多万个,都曾经过该公司把关筛选。
“商户如果从我们这个平台购买原材料,我们做过相应追溯和认证,就会在饿了么订餐平台上给这家商户在信用分和其他流量资源上给予一定倾斜。”罗宇龙说,“有菜”项目正在推进试点过程中,如果铺开全面推广,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对订餐平台外卖食物的追根溯源。
另外,罗宇龙称,该公司也正在尝试更多地为商户提供一体化生产服务,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上游环节,对入驻整个体系内部的商户进行原材料监控,目前也在试点推广阶段。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委员黄有方则提议,给予网络订餐企业时间去培育供应链,逐步完善食物的溯源机制。他认为,“饿了么”企业目前仅仅是做配送服务,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围绕大数据,结合大型食品店提供采购服务,“这是企业真正进入食品供应链非常好的渠道,最重要的是一旦介入到这些领域,也是对我们的客户食品安全负责。”
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丁明坦言,自己前几年对网上餐饮有些抵触情绪,但是现在他发现网上餐饮也正在改善,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包括“送餐的食品、容器和包装必须清洁、卫生”、“确保送餐时间、尽可能在安全时限内送到客户手里”、“设立网络食品配送业务监督员随即检查”等。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张辰说,今年3月20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号称史上最严,其中明确了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管理责任,“政府的监管触角还是有很多盲点。网络食品的安全监管需要社会协同,需要有共治的理念。你们这个食品安全APP,能否加强企业和消费者间的互动和反馈?”
市人大财经委专职副主任委员吴祖强认为,一方面需要第三方平台发挥监管责任,另外一方面,也要加强政企合作,“政府应该向企业提供查询方便,特别是监管信息的公开。比如政府对餐饮企业笑脸、哭脸等检测结果,饿了么这些平台应该也能查到,这样才能达到协同共治的效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