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民:基层一些纪检干部依然一味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党内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提出了政治生态建设的重大命题。前不久,王岐山同志在贵州检查工作期间,发出纪检机关要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的动员令,充分体现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高度自觉。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在行动上,按照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的要求,聚焦“护林员”的职责定位忠实履职、担当尽责,坚决维护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当好“护林员”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就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让全体党员这片“大森林”生机勃发,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目标定位同样如此。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依然复杂,必须正确处理好目标与手段、“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不断增强管党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因此,我们决不能仅仅盯住一棵棵“树木”,要牢固树立“护林”的理念,胸中有全局、眼中见“森林”,更加自觉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到党的建设全局中去谋划和定位,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性好转。
当好“护林员”是纪检机关的责任所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党上下共同的责任。党委(党组)是主体责任,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纪委(纪检组)是监督责任,各级各单位的领导干部都有“一岗双责”。对于纪检机关来说,党章赋予的三大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都与维护党内政治生态息息相关。各级纪检机关要主动将自己摆进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找准和维护好各自的“责任林”,坚决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共同推动实现政治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当好“护林员”是深化“三转”的应有之义。从目前来看,基层一些纪检干部依然囿于惯性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味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而对本地本部门的政治生态建设思考甚少、心中无数、手上无招。对此,必须引导督促广大纪检干部进一步深化“三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政治生态作为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创新思维方式、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担起“护林”的责任。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监督执纪问责维护“森林”健康
在自然生态中,侵害树木、森林健康的病虫害传播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病菌、害虫等病原物;二是易感病害虫的适生寄主;三是有利于病虫害滋生蔓延的环境。反过来讲,只要管控住了这三大条件,病虫害就不能传播。同理,在政治生态中,监督控制“病原物”“适生寄主”“环境”是“护林”的关键所在。其中,“病原物”指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的歪风邪气,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问题。“适生寄主”指理想信念不坚定、纪律意识不强、容易腐化变质的党员干部。“环境”指思想教育、制度约束、从政文化等。针对这三个方面,“护林员”必须找到切入点,盯紧盯死。
坚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及时发现和铲除“病原物”。自然森林的护林员一般都会架起一座高高的掺望台,以便监控整片森林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这启示我们,作为政治生态的“护林员”,也要架好监督的“掺望台”,注重从宏观上摸清“责任林”的整体状况,哪里“郁郁葱葱”、哪里是“亚健康”、哪里出现了“病情”,都要心中有底。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综合信访举报、执纪审查、巡视巡察、派驻监督、民生监督等渠道反馈的情况,科学研判、动态掌握政治生态的整体状况,做到情况明、底数准。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精准运用各类监督手段,全面排查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就是要像啄木鸟一样,在整片“森林”中找到有病虫害的“树木”,在每一棵“病树”上找准病灶,及时清理“害虫”。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的巡视工作条例,结合实际深化政治巡视巡察,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净化政治生态。巩固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成果,督促派驻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当好监控“探头”,精准发现和解决被监督对象存在的“病原物”。紧扣“护民生、促脱贫”的主题,深化拓展民生监督,深挖细查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维护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断提高“树木”“免疫力”。王岐山同志强调,选对一个人,省大心了;选错一个人,追悔莫及。就像“树木”一样,选错了品种,就可能非常容易感染“病虫害”,甚至其本身就是“病原物”携带者。因此,要注重健全完善廉政档案,及时掌握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严明换届纪律,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查,严防“适生寄主”混入“森林”。同时,要抓好日常“保健”工作,常打预防“疫苗”,提高树木“免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实践“四种形态”,常态化开展干部约谈,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诊治”,正“歪树”、治“病树”。对于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统筹考虑时间节点、问题性质、认错态度、社会口碑等因素,依纪依规、宽严相济进行处理,突出越往后越严,坚决果断挖“烂树”。
坚持标本兼治、防范在先,推动形成遏制“病原物”滋生蔓延的好环境。维护“森林”的健康,仅限于正“歪树”、治“病树”、挖“烂树”是不够的,还要抓好后续的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铲除“病原物”滋生蔓延的土壤,净化优化树木成长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坚持以案促改,抢抓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打造“数据铁笼”“制度铁笼”,探索开发运用三公经费、民生资金、执纪审查等信息系统,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让“病原物”无机可乘。坚持以案促教,用好正反两面教材,加强纪律宣传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自觉做到坚守纪律底线、不越雷池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利用贵州红色文化,挖掘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中的精髓,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尤其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护林员”队伍
强化改革创新。在总结深化“两个全覆盖”“两个为主”等纪检体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紧跟中央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步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为即将铺开的监察体制改革铺平道路。同时,积极探索内部机构改革,创新组织制度,调整内设机构,将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职责分开,让执纪监督、执纪审查、案件审理各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确保更加精准有效地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更好地管“树木”、护“森林”。
强化教育指导。目前,贵州省纪检系统正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以新面貌新气象迎接十九大”主题教育,引导广大纪检干部提升“护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省纪委常委会将逐一听取全省市一级纪(工)委工作情况汇报,对其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最新部署和要求、担当政治生态“护林员”责任进行精准把脉和指导,督促全面摸清、客观研判政治生态状况,理清思路、强化举措,抓出更大成效。
强化严抓严管。纪检机关在作风和纪律上偏一寸,纪检事业就会离党中央的要求偏出一丈。作为“护林员”,首先要确保自己“健康”,否则不仅护不了“森林”,反而会感染其他“树木”。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从严加强班子建设,模范践行忠诚干净担当,严格按党章党纪、程序规矩办事,真正树立起严格自律的时代标杆。对纪检干部违纪问题,必须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鲜明态度,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严防“灯下黑”。
(原题为《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 当好党内政治生态“护林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