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进口废物企业有环境违法问题,督查组:无力改造的,淘汰
7月21日一早,天津市气温骤降,大风夹杂小雨。记者跟随环境保护部“打击进口废物环境违法专项行动”第二十六组一行7人来到天津市静海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开展现场检查。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56/718.jpg
7月21日上午,环保部第二十六组执法人员在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内检查企业危废仓库。本文图片均为记者 刁凡超 摄
督查组兵分两路,3人进入天津悦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物料堆放、生产车间,检查企业环境管理及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其他4人到办公室核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经营情况台账、环保监测报告、环评手续等文件资料。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56/725.jpg
环保执法人员检查进口废物经营企业台账。
第二十六组组长、四川省攀枝花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吴国籍介绍说,这次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环保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超标排污情况,是否落实环境管理要求,是否存在弄虚作假骗取进口废物许可证,是否存在转让进口许可证行为五方面。
“通过这次专项督查能造就一批好的企业,也淘汰一批环保改造无力的落后企业。”吴国籍说。
自7月份以来,环保部组织上千人对全国22个省的1792家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开展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检查。
从环保部获悉,截至7月22日,各个督查组共检查企业1556家,对954家企业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占检查企业总数的61%。
这其中就涉及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内的多家企业。
按照环保部的任务安排,4个专项检查组同时在该园区内开展执法检查,目前为期一个月的检查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吴国籍告诉,截止7月20日,他所在的第二十六组已查完26家企业,建议立案处罚的36个问题已转交天津市静海区环保局。目前该局已办结反馈问题23个,剩下的13个问题也在立案办理中。
执法人员:有企业涉嫌私设暗管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区西南部,园区企业负责人以静海区本地人为主,历史上这里就是以拆解加工进口固体废物为主的产业聚集地。
早前,静海区的进口废物经营加工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情况,此后,国家对进口废物施行“圈区管理”,企业全部“进园”,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目前已成为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城市矿山”。
据园区官网信息显示,“园区现有企业160家,年吞吐能力为100-150万吨。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原材料铜40万吨、铝15万吨、铁20万吨、橡塑材料20万吨,其他材料15万吨。”
在走访中获悉,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废旧五金(包括电器、电缆、电机)、废塑料的经营加工,进口国主要为日本、韩国、美国等。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56/722.jpg
进口的废旧电机。
吴国籍介绍说,企业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主要是通过物理加工,把进口固体废物变成初级原料。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从执法检查情况来看,目前所查企业都上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但平均每家企业仍存在1-2个环境违法问题,“问题较多的企业可能存在4-5个问题,也有没问题的企业。”
吴国籍说,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企业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学习和认知上还不到位,“比如,我们检查的大部分企业存在在环评通过审批以后,建设生产过程中自行增添生产设备或改变工艺流程,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使环评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企业日常管理也有不到位的情况,固体废物物料露天堆放较为普遍;进口固体废物的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比如有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监测没有做到半年一测。”
此外,第二十六组在园区检查时发现有两家涉嫌私设暗管,“目前线索已转交天津市静海区环保局进一步核实。”吴国籍说。
7月21日上午,环保执法人员对天津悦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现场检查,该企业主要经营废旧塑料加工,原料来自美国、韩国的塑料废碎料及下脚料。这些废旧塑料,经过破碎机破碎,可以直接作为成品销售或者把废料放入拉丝机,制成塑料颗粒。
环保人员对企业现场检查,核对台账后要求企业负责人在15日内对环境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报天津市环保局备案。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56/720.jpg
进口废物经营企业物料堆放仓库。
塑料“回料”常用于下水管道
天津悦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福敏告诉,进口废塑料经他们初级加工后的产品被业内称为“回料”,可作为下水管道等普通塑料的原料,“相比石油提炼加工生产出来的‘原毛料’,‘回料’的市场价格一吨可省两千多元,下水管道等一般性塑料产品的生产企业更喜欢购买‘回料’。”
国外废旧五金在国内进口也较为普遍。以废旧电线为例,企业主普遍反映“国内收集的旧电线,里面一截一截的都断了,进口的电线铜丝是很完整的一根,质量比国内要好,含铜量较高,杂质少。”
然而,近两年的环境执法检查发现,一些小规模的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污染严重,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较为突出,增加了区域环境污染负荷,也给个别地区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56/723.jpg
7月21日上午,环保执法人员在园区内冒雨检查企业循环水处理情况。
专家提醒公众:进口废弃物不等同于“洋垃圾”
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要求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
不过,在国家层面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高压执法检查下,人们普遍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认识存在误区,把“洋垃圾”完全等同于“进口废物”。
7月24日,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陈德敏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学者他非常支持国家针对进口废物管理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决不能允许有毒有害“洋垃圾”进入中国。
但他强调,对“进口废物”概念的认知和处理非常重要。
“进口废物按照资源循环利用的概念应表述为‘进口的可再生废弃物’,里面含有大量可再生资源,与‘洋垃圾’有本质意义的不同。目前从国外进口的废弃物不能叫做‘废物’或者‘洋垃圾’,废弃物中包括废物,但其中存在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废物可以等同于垃圾,但废弃物不是。”陈德敏说。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956/727.jpg
进口废旧塑料破碎加工后的成品。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顶层设计与发展实现路径研究”课题首席专家,陈德敏在多个场合纠正,“进口废物”实际上属于废弃物质资源,“物质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工物质资源、废弃物质资源,比如报废的钢铁、废纸都属于废弃物质资源,不能说是‘垃圾’。”
“‘洋垃圾’本身就是明令禁止的,我们要杜绝的是通过非法渠道‘走私’ 或者通过不规范渠道夹杂入境的‘洋垃圾’,但可再生废弃物的进口利用利大于弊。” 陈德敏说,管理部门、企业和公众明确“进口的可再生废弃物”与“洋垃圾”的概念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只有概念明晰了才能分清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明令坚决禁止的。”
“中国作为一个自然资源消耗大国,废弃物回收利用实际上可以有效节约原材料,弥补国内自然资源不足。”据陈德敏介绍,目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从技术上已不成问题,但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税收甚至公益基金的投入等多方面予以扶持。“我们要考虑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背后的公益性,对废弃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际上就是环境保护,这需要包括管理部门、消费者在内整个社会的支持。消费者有义务从自身做起对垃圾进行分类,同时,国家需要科学技术投入,再生资源处理妥当了,不会对环保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一些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突出,给个别地区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陈德敏认为这属于管理精细化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完善对废弃物资源利用的制度。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废弃物、真正可再生废弃物的进口利用利大于弊,但这需要海关、质检、边防等多部门严格把关,更需要国家层面制度化的保障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这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废弃物资源利用的制度化,真正杜绝有毒有害废弃物进入中国。”他说。
http://file.thepaper.cn/wap/v3/img/article.gif
中国今年年底前禁止24种高污染固废入境,包括生活源废塑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