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为什么牛?看看这些照片就知道了!(1959-2017)
乒乒乓乒乓 乒乒乒乓乓
乒乓乒乓乒 乓乒乓乒乓 乒乒乓
乓乓乒乒乓 乒乓乓乒乓
乒乒乒乒乓 乒乓天下无双
——《乒乒乓乓 天下无双》/ 演唱者:中国乒乓球国家队
敢在歌词里直接喊出“天下无双”的,或许只有咱的国球了。
自从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首获男子单打冠军、1961年中国男团在世锦赛上第一次夺冠后,中国乒乓球开始在世界上称霸,在国内引发的乒乓热潮更是盛况空间。
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到处都能看到打乒乓球的人。没有硬件设备,他们就自己搬来门板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自制简易球台。有时候,一张长桌,两块砖头就可以开打了。
辉煌数十载,中国乒乓球的“霸主地位”依然。如今在网络上,80后、90后甚至00后常常将之亲切地称为“胖胖球”,足见这项运动的影响力。
中国乒乓球为什么牛?
看这些照片就明白了!
△ 1959年,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组织了251个乒乓球小组,为了克服运动器具不足的困难,她们利用废木料自制球拍。图片/陈娟美 卢鸣
△ 1963年,北京中山公园,孩子们在简易乒乓球台上打球。
△ 1964年,北京市灯市口女子中学获得了北京市女少年乒乓球选拔赛团体冠军。图中在打球的13岁女学生刘世旭是这次选拔赛团体冠军成员之一,也是参加比赛的最年轻的选手。图片/黄景达
△ 1964年,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打乒乓球。图片/Rene Burri
△ 1964年,在上海市原卢湾区蔬菜水产公司门前,巨鹿路第一小学的女生在街边练习乒乓球。
△ 1970年代,上海市广灵路小学学生在打乒乓球。
△ 1972年,中国运动员在联合国总部进行一场表演赛。
△ 1980年,上海,一位正在打乒乓球的姑娘。摄影/Bruno Barbey
△ 1980年代,上海,市民在自制的简易球台上打乒乓球。
△ 1980年,上海,打乒乓球的孩子们。图片/Bruno Barbey
△ 1983年,杭州下城区五老巷,几位放了学的学生,在巷中的一块洗衣板上打乒乓球。
△ 1986年,乐清,打乒乓球时,常会出现的场景。
△ 1987年,广西体育专科学校组织在校学习的一批原体坛名将前往法卡山慰问边防战士。图为他们在作乒乓球表演。图片/卢凯
△ 2001年,邱县路10号大院,两个孩子用土制乒乓球台打乒乓球。摄影/任锡海
△ 2008年,在北京的道教名观白云观,一名道士(右)与一名球友在打乒乓球。图片/王建华
△ 2012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小学的同学们在被积水包围的球桌上打乒乓球。图片/黄孝邦
△ 2015年,西城区广内街道,社区乒乓球高手秀球技。图片/新京报记者薛珺
△ 2017年,国家乒乓球队结束世乒赛行程回国现身机场,受到粉丝热捧。图片/视觉中国
关于外媒拍摄的中国乒乓球题材,近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联社摄影师Oded Balilty的系列作品“PING PONG NATION”(乒乓国度)。
这位曾在北京工作过的美联社摄影师在阐述这一作品时写道:
“在中国,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13亿人奉为国球的这项运动,其所扮演的重要文化角色,在中国的城市中是显而易见的。公园、公寓、甚至是繁华的街道上,乒乓球都是‘精品’。
哪怕是在中国一些比较贫穷的地方,虽然经济不富裕,但是几乎都可以看到乒乓球的身影,每个人都能找到打乒乓球的方法。因为你只需要一张桌子,两个球拍和一个乒乓球。”
PING PONG NATION
Oded Balilty
- The End -
本文综合自网络
编辑:小麦 子诚
本文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可惜国球就这样被狗头局长毁了 局长们,自去赚你们的钱。为什么要干预这干预那的? 中国足球为什么搞不起来,就是因为足球场短缺,连很多学校都没足球场! 有个图大叔发球吐舌头 我们这好多六七十岁的大爷,打球吊一比,跟他们打只有被虐的份… 这些镜头和巴西小孩赤脚在街头踢球、踢矿泉水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各自成为乒乓球、足球王国! 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