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白 发表于 2017-6-29 20:32:12

【砥砺奋进的五年】铜川转型:关停重点煤矿,建工业遗迹公园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76/643.jpg
铜川市区一角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21届西洽会上,陕西省铜川市对接项目219个,总投资额558.8亿元。这些项目中非资源类项目有185个,总投资额达515.7亿元,这是铜川市近年来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之一。
  铜川,因煤而兴,因此也面临着许多资源型城市共同的命运处境。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失衡,令铜川在转型之路上步履沉重,这也是大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所面临的窘况。尤其是在2016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铜川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查阅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16年初,铜川提出当年GDP增长目标为9%,而最终这一指标停留在7%上。在“陕西追赶超越2017年第一季度考核排序”中,铜川位列11市(区)倒数第一。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是,2016年,铜川引导退出煤矿21处,占全省的34%,淘汰落后产能1058万吨,占全省的36%,“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是40%左右,对GDP 的影响近3%。”铜川市发改委主任王晓刚向坦言:“真转型,真的非常痛苦。”
  转型不止影响宏观数据,它还改变了部分铜川人的工作生活。王石凹煤矿作为在转型中关停的工矿之一,原在册职工为2466人,经过多渠道分流,而目前在矿职工不足400人。曾年薪可达七八万元的一线工人,在煤矿关停后,目前仅靠一两千元的工资和过去的积蓄生活。
  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说,转型发展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只要下定“真去、真减、真转”(真去产能,真节能减排,真转型发展)的决心,铜川有信心跳出“资源诅咒”的命运怪圈,使“煤城”的称号真正成为历史。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76/644.jpg
  
远眺铜川市区
  煤城在阵痛中转型
  “煤城”铜川是陕西继西安之后的第二个省辖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铜川这座矿业城市在陕西的地位,犹如现在的榆林。彼时,它拥有西北最大的煤炭产区和当时亚洲最大的水泥厂。
  虽然是陕西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但因矿设市、因煤而兴的铜川,却曾为西北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铜川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向表示:“夸张点说,半个西安都是用铜川产的水泥建成的。”公开资料显示,铜川的煤炭产量曾一度占到了全省的85.05%,水泥产量这一占比曾达到83.81%。
  看似风光的荣耀背后,铜川付出沉重的代价。煤矿和水泥厂的兴盛致使当地粉尘等污染严重,铜川一度被称作“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随着资源的枯竭,铜川走上转型之路。2009年,铜川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转型这条路是逼上道的,而且非走不可。转型是为了发展,发展必须转型。”郭大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点。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失衡,令铜川在转型之路上步履沉重,这也是大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所面临的窘况。尤其是在2016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铜川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初,铜川提出当年GDP增长目标为9%,而最终这一指标停留在7%上。在“陕西追赶超越2017年第一季度考核排序”中,铜川位列11市(区)倒数第一。
  铜川市发改委主任王晓刚向坦言:“真转型,真的非常痛苦。”据他介绍,2016年,铜川引导退出煤矿21处,占全省的34%,淘汰落后产能1058万吨,占全省的36%,“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是40%左右,对GDP的影响近3%。”
  但转型的成效也是显著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态的改变。如今再到铜川,满目的翠绿让人无法想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一度需要“走路打伞,吃饭捂碗”。
  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6年中,铜川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还被命名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
  西北首座机械化竖井被关停
  城市的转型带来的影响,不止体现在宏观数据上,它也改变了在部分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公开资料显示,铜川全市人口是86万人,而煤矿职工与家属便有20多万人,占到全市人口的1/4。
  现年54岁的吴清合,在2002年之前是铜川桃园煤矿的职工,由于资源枯竭,加之该矿离市区较近,污染大,于2002年1月被关停。2003年,吴清合被分流到位于铜川熬背山下的王石凹煤矿,“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矿也会被关停。”
  王石凹煤矿始建于1957年12月,是“一五”时期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机械化竖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
  公开资料显示,王石凹煤矿曾以“矿井规模大,生产能力大,井筒直径大、矿车容量大”等十大特点闻名西北,并因此成为陕西煤炭经济建设的“台柱子”。
  然而,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大形势下,这座服役近60年的煤矿在2014年10月被关停。2016年3月,该矿矿井被正式关闭。
  该矿机电区党支部书记蔡玉华告诉:“这煤矿养活了我们三代人,感情很深,关停的消息对我们就像晴天霹雳。大家交流的时候,都很茫然,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2015年9月23日,蔡玉华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在这一天,王石凹煤矿彻底关闭,“我们几个人合影的时候,心情真的是很不舒服,好几个人都落泪了。”年逾五旬却再度面临下岗的吴清合称,他当时也很有情绪,“毕竟年龄大了,害怕没人要。”
  王石凹煤矿官方向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矿原有职工家属2.4万余人,原在册职工2466人,退休人员3800多人,而退休人员中仅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000 多人。目前,通过“40、50” 离岗退养、内部待岗、自谋职业等优惠政策及劳务输出已安置富余人员1800余人,外出创业224人,目前在矿职工不足400人。
  蔡玉华、吴清合等一批人得以留守在矿,但目前每月只能领到两千元左右的工资,而在煤矿效益最好的时候,一线工人的年工资可达七八万元。“过去攒下的老本,先吃着,等以后再看呗。”蔡玉华等人所寄望的新出路是,这座煤矿将被改造成工业遗迹公园。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76/645.jpg
  
铜川王石凹煤矿于2016年3月关闭
  打造工业遗迹公园
  2017年5月下旬,实地前往王石凹煤矿探访,该矿距铜川市东郊十多公里,三面环山,南临耀州窑发祥地之一的陈炉古镇,北望唐僧译经地玉华宫,满山的苍翠几乎让人难以想到这里竟有一座煤矿。
  由于王石凹煤矿是苏联援建,这里至今仍可看到不少带有浓郁苏式风格的建筑。2014年,该矿关停之后,打造工业遗址公园成为解决矿井后续发展的新出路。项目由王石凹煤矿所属的铜川矿业公司,与铜川市政府等共同开发建设,并被确定为铜川市“十三五”重点旅游建设项目。
  矿方向提供的资料显示,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项目采用PPP进行运作,初步计划建设期限为2年,拟特许经营期限为18年,自2018年1月至2037年12月底结束。
  项目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4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到2020年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8.39万人次,年平均营业收入8855.98万元,累计上缴所得税为4460.21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9亿元以上。
  资料显示,该项目以打造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4A级综合性旅游景区为目标,根据现有的文化资源,结合现有的工业遗产,拟打造“400米井下探秘”、“培训休闲教育”、俄罗斯风情小镇、生态四季花海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对外展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
  王石凹煤矿党委书记王鹏向介绍:“煤矿井现存的炮采、高档普采、综采、苏式主、副井提升设备等一系列工业遗产,均具有煤炭行业的典型性和稀有性。”
  “特别是主、副井提升设备较苏联原装的减速机已正常使用近60年,不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新中国煤炭事业发展的见证者。”
  据王鹏介绍,工业遗址公园除了会对主井、副井、选煤楼、矿车轨道、火车道等地面工业遗存进行集中利用,最大的特色是对地下空间的利用:419米的井筒及预留的2000米环形巷道,将被建成原始矿井开采文化体验区。体验区将立体再现从人拉肩扛到炮采、高档普采到大型机械综采的的工艺过程,以及模拟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及预防。
  矿方向提供的资料称,这座建于“一五”时期的、拥有西北首座机械化竖井的重点煤矿,将会被打造成一个工业遗址公园,对外展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预计项目建成后,到2020年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二十八万人次左右,年平均营业收入八千多万元。

  曾经参与铜川转型的论证和规划工作的专家、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受访时表示,铜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正从过去主要依赖煤炭、水泥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逐步向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转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砥砺奋进的五年】铜川转型:关停重点煤矿,建工业遗迹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