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鸡枞 发表于 2017-6-11 14:22:42

军报刊文评《荡寇风云》:打破主角完美设想,使英雄更加真实

  提及电影中的“英雄”,一些影迷或许会想到“超人”“蝙蝠侠”等这些大片中的人物。静心细想,这类“超级英雄”不过是置于未来世界中,一种凝聚英雄情结的构想设定而已。回过头翻开中国千年的民族文化,我们对英雄的载录传扬与“美式超级英雄”的套路有所不同,我们有血有肉、真实可触的英雄形象不仅是流传百世的动人故事,还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
  在我国历史上,堪以将领姓氏命名军队的并不多,最为知名的除宋代的“岳家军”外,便是明朝的“戚家军”了,以纪律严明、勇武善战而闻名,又都凭抗击外辱、保家卫国而名垂青史。其中,“戚家军”因挫败倭贼捍卫边海防而名扬海外,主帅戚继光因此被誉为“民族英雄”。
  最近观赏陈嘉上导演的新作《荡寇风云》时内心触动万分,作为讲述我国古代著名反侵略战争——抗倭之战的影视作品,其创作思路可谓既严格尊重史料,保证了客观性,又不失刚毅血性,蓄足了导向性,并无刻意拔高、抹黑之嫌,为广大影迷塑造出一位文武双全、忠贞报国的民族英雄。
  影片中,无论是台州巷战中“鸳鸯阵”的开创,还是戚家军刀、狼筅、虎蹲炮等武器的发明革新,乃至“在外号令三军,在内夫人至上”的典籍故事,在史书的记载中均有据可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导演陈嘉上坦然地说:“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民族英雄戚继光,了解中国的历史。”这也为该剧打上了启示教育意义的烙印。
  纵观影片,其重心铺设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刻画了“戚家军”打磨锻造的过程,强调练兵备战、遵规守纪、团结一心的重要性,以民族精神之大义教导每一名士兵,鼓励其成长;塑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超凡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眼光,守则及时审时度势,创新改造兵器装备,攻则客观分析敌我,灵活排兵布阵。另一方面是角色的选择和把握,戚继光是有勇有谋的英雄将领,主演赵文卓抽出大量时间对“戚家军”的阵法和兵器进行仔细研究琢磨,因此在饰演中不论是外形动作,还是内涵风度上都高度契合,将戚继光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创造力和领兵打仗的统率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人物设计上,导演陈嘉上秉持尊重历史的理念,他认为主人公戚继光不是“神话般”的人物,从正反两个方面将这位抗倭将领的用兵如神与弱点瑕疵一并突显出来。戚继光作为抗倭主帅,其勇猛果敢的性格和用兵如神的战法令倭寇闻风丧胆、未战先却,这是正的一面;在开场没多久的一次激战,他因一时轻敌致使损失惨痛,乃至在追击途中陷入埋伏、身负重伤,还收受胡宗宪钱财用来练兵,这是反的一面。一正一反恰恰打破了观众惯以为之的“完美主义”设想,使英雄更加真实可触。此处设置“炸点”正是导演陈嘉上对史料进行冷静分析后的体现,他认为历史上战无不胜的戚将军不全属实,很可能是时任浙江总督的胡宗宪为震慑倭寇、凝聚士气、汇集民心而刻意打造出的完美英雄,一句“想当个好人却又必须扮演一个恶人”的矛盾感,让整个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有人说:“这真是非常好的一部反映中华民族大义的电影,不浮虚、很实在。”是的,影片另一大亮点是对反派人物熊泽的塑造,通过展示这位劲敌足智多谋、造诣匪浅的一面,一来凸显了戚继光面对强敌依然能勇猛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二来告诫我们要充分了解历史、尊重历史、鉴于历史,保持拍摄的初衷,强调自古以来“战则必备”的军事思想。
  既然是历史战争剧,以宏大的对战场景突出主人公将领风范是不可或缺的。未至而立之年,戚继光便可领兵打仗,大破有备而至、凶狠狡诈、装备精良的倭寇,靠的绝非是匹夫之勇,当是娴熟的军事韬略。拿“龙山所之战”来说,戚继光先击毙倭寇将领,可见其“擒贼先擒王”的兵法运用得很通透。片中,每场战斗都有不同的环境和战法,“出奇制胜”“临机求变”的交战理念让三千多戚家军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这不是一般将领所能做到的。
  影片对戚家军“鸳鸯阵”进行了高度还原,将其在对战中的威力体现得非常真实。“鸳鸯阵”是一种以疏散战斗队形进行作战的阵法,紧贴东南沿海地区山区沟壑、河道纵横、路窄桥多等地形特点,通常以11人为一组作战单位,长短兵器结合,最前者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前者携长枪、重箭,后者携腰刀、标枪,攻防结合掩护后队推进;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南方一种用硬竹制作成的武器)掩护前排推进和后排突击;再四人为长枪手,照应盾牌手和狼筅手;紧接二人为短兵手,若长枪手未击中,短兵手即可冲上去毙杀敌人。
  倭寇熟习水性,擅长水战。面对这些常年混迹于海上零散作战的敌人,“鸳鸯阵”矛与盾、长与短兵器的结合以及攻防灵活转换的特点,恰恰遏制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更进一步彰显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片中作为必要角色出现的戚夫人,并非简单的剧情需要,而是一种很劲道的侧面烘托。通过细化儿女情长的画面,让戚继光不再是遥望式的英雄,不再仅仅是脑海中符号化的想象,使人物更具人间烟火,既迎合了当下主流观众的口味和审美,也是对民族英雄平民化、人性化的解读。
  影片结尾,倭寇将领熊泽逃亡之际示意手下:“回去告诉主公,不要再想着占领明国了,放弃野心吧!”这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又代表着一位民族英雄对一个国家扩张野心的终结,并不是以绝对的兵力优势令其甘拜下风,而是以无坚不摧的民族力量使之慑服。作为一部塑造英雄形象、彰显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影片,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民族自豪感的呼唤。
  《荡寇风云》秉持一颗敬畏之心,用一种热血激昂的叙事手法再现了戚继光的英雄本色和当时背景下的军风军貌,既是对故事本身的还原,又是对“戚家军”作战理念和战法体系经过细致考究后的还原,小至士卒操持的武器,大到两军作战的场景,细腻又不失震撼力,用大是大非、大情大义的家国情怀引起观众共鸣。恰到好处的故事叙述、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保家卫国的思想内涵,使这部古装剧更具观赏性、引导性、启发性。

  (原题为《电影——载录传扬民族英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军报刊文评《荡寇风云》:打破主角完美设想,使英雄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