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鸡枞 发表于 2017-6-10 15:01:20

高考故事|泉州77级杨一彪:考生哼唱默写答案,边唱边答

  紧张的高考落下帷幕,所有考生走出考场时瞬间释然了。今年是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周年,这场年度大考比以往更受关注。40年前的那一刻,全国570多万高考学生虽然年龄悬殊、身份迥异,但他们依旧决定通过高考奋力一搏。如今,40年过去了,伴随着紧张与激动,改变无数人人生轨迹的高考,再次勾起人们的记忆。近日,记者联系采访了三位参加1977年高考的“老一辈”,听他们讲述当年的高考故事。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20/196.jpg
培元中学原校长杨一彪。泉州晚报 图
  讲述人:培元中学原校长杨一彪
  一天考完4科目 考生考场哼唱答案
  今年62岁的培元中学原校长杨一彪是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生。回忆起当年考试的种种场景,他仍然记忆犹新。
  “1977年10月,当得知恢复高考,我们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一次通过公平竞争来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正在洛江河市下乡的杨一彪当即决定报名。
  杨一彪报的是理科,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理综(物理、化学),一天考完所有科目,总分400分。到现在,他仍清楚地记得语文考试中的一道题,是默写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当时考场里,考生哼唱的声音此起彼伏,边唱边答题。若放在今天的考场,是绝对不允许的。”他说,当时这首词被谱成了曲,所以很多人会唱。
  “我一生中经历了很多考试,但唯独高考考砸了。”杨一彪遗憾地说,由于复习时间少,加之高中毕业已经3年,书本上的知识点都已经生疏。当时学校组织复习,但身为生产队长的他放不下手头工作,只是闲暇时翻翻书便走入了考场,“在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复习。”
  最终,他以260分考上了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现为泉州师范学院)。“1977年的高考有570万的考生,但录取率仅有4%,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现如今,高考并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考生更应该以平常心态去面对。”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20/197.jpg
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国前。泉州晚报 图
  讲述人: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国前
  复习一个半月 考上父亲理想的大学
  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国前,也是1977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那一年,他19岁。
  “我的父母从小就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李国前的父亲很早就入籍马来西亚,常年在外经商,几年才回家一次。他则跟随不识字的母亲一直在南安诗山的农村生活。李国前本来可以跟随父亲到马来西亚学习,但父亲热爱家乡,坚持要求几个子女在国内读书。
  得知恢复高考后,李国前就一个信念——一定要考出去。“在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在迷茫中徘徊。高考的恢复,让我们觉得这是对知识的尊重与肯定,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时常停课;两年的高中课程,也仅仅读了一半;更严峻的是,复习时间仅剩一个半月。面对这样的情况,李国前没有迟疑,毅然拿出之前的书籍复习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父亲建议报考的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临床医学专业)。
  据李国前介绍,当时他们班的同学很多都是老三届,年龄最大的已经30多岁了,而且是拖家带口去上学。“高考让他们积聚多年的渴望得以释放,压抑许久的梦想得以实现。跟他们比起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讲述人:泉州师范学院退休副教授王平华
  最后一天报名 与3名学生一起考上
  今年62岁的王平华是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退休副教授。与杨一彪、李国前不同的是,当年参加高考的王平华,已经在洛江双阳小学及中学任教3年多了。得知恢复高考时,他本没打算应考,“当时,我已经有工作了。另一方面也担心如果考上大学会分配到外地工作。”
  当时身边的许多同学朋友都在加班加点地复习,他也无偿为3名与他年纪相仿的考生辅导数学、物理两个科目。也许是3名考生的那股拼劲触动到他,在高考报名的最后一天,他才下决心报考。
  最终,他考了250多分,被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录取,这正合他的意愿。更令他开心的是,他辅导的3名考生分别被湖南中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及一所中专学校录取。“当时他们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非常激动,都是第一时间通知我。”时过境迁,他已经记不清那3名考生的名字,但当时兴奋的场景依然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原标题为《1977年的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老一辈讲述40年前的高考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故事|泉州77级杨一彪:考生哼唱默写答案,边唱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