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顾委委员、新中国第一任审计长于明涛逝世,享年100岁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19/213.jpg审计署官网6月9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审计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审计署原党组书记、审计长于明涛同志,因病于2017年5月28日15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于明涛同志遗体送别仪式于6月5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于明涛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6月5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前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于明涛同志”,横幅下方是于明涛同志的遗像。于明涛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上面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午9时,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审计署领导同志、署老领导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于明涛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于明涛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审计署机关干部职工以及于明涛同志的生前好友共600余人参加了遗体送别仪式。
(原题为《于明涛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19/219.jpg
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于明涛出席公益盛典。 中国网 资料图
【新闻多一点】
于明涛系新中国首任审计长
审计署官网2015年10月30日报道,1982年12月4日,新宪法公布施行,正式确立在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新宪法第62条、第63条、第67条和第80条规定了审计长的任免条款;第86条规定审计长是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之一;第91条、第109条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设置和领导关系,审计监督的范围和对象,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等等。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审计长的于明涛曾在《立法》诗中写道:改革开放新时期,修改宪法立国基,监督写入新条款,人人赞颂“九十一”。今天的我们,从这诗句中可以感受到第一代审计人创业初期的抱负和希冀。
1983年6月20日,于明涛同志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那时,他刚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兼省长两个月。
于明涛同志曾在文章中回忆当时的心情,“审计工作在新中国没有先例,是一个新课题。我的心情是紧张的,感到任务既光荣又艰巨,责任十分重大。”
1983年6月24日,于明涛同志到北京报到。当日,时任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与他谈话,说经济搞改革需要建立审计机关,并决定设在国务院。国务院自己编预决算,再自己监督不合适,审计要对各部、各级政府监督,应监督经济效益。同时监督经济方面的违纪问题要配专业人才,有时也可以搞临时力量。第二天,于明涛同志第一次以审计长身份参加在京西宾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
中央工作会议一结束,于明涛同志便来到了审计署筹备组,他曾回忆说,“那时祁田副审计长已经调来了,见面就等于报到。”此时,离审计署成立还有三个月。那一年,他66岁。
创业阶段,条件艰苦,于明涛同志到审计署就任时,住在装甲兵招待所一套西晒的房间里,既当办公室又当卧室。那时没有空调,北京的夏日气温常达36摄氏度左右,烦人的知了在杨树上叫个不停。同志们看到年事已高的审计长住在办公室里实在不方便,便与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磋商,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二楼调剂了一间临时住处。这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被一块布帘隔成两半,帘内是卧室,帘外是会客室。
回忆审计署初创时期的情况,于明涛同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一缺专业人才,二无工作经验,三是审计法规建设和审计理论一片空白。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曾指示审计机关“边办公,边准备”,因此当时审计工作方针也被概括为“边组建、边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克服困难,不断实践,摸索前进。
于明涛同志作的一首叫《筹建》的诗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领导干部仅三人,无人无房又无规。筹建小组三十位,刻苦学习干劲催。”
1983年9月15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迎来了成立大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一个专司经济监督的机关,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应运而生。
此时的审计工作者以满腔热情抓机构组建和队伍建设,搭架子,培养人才;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开展审计业务试点,总结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审计法规建设,逐步迈上规范化之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一条新中国的审计之路,从此开启。
(原题为《铭记·“审计优良传统、作风与精神”系列访谈:第一任审计长来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