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鸡枞 发表于 2017-6-4 12:38:30

福建政协原副主席蔡载经逝世,曾在泉州为治水患日夜坚守一线

http://image.thepaper.cn/wap/image/5/800/215.jpg
1993年11月,蔡载经在泉州留影。
  5月27日0时18分,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民建福建省委原主委蔡载经同志在福州逝世,享年97岁。6月3日上午,蔡载经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福州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蔡载经同志的逝世表示悼念,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并委托代送花圈。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省政协主席张昌平专程前往蔡载经同志家中吊唁,转达习总书记的悼念慰问。
  俞正声、刘云山、孙春兰、赵乐际、朱镕基、陈昌智、马培华、王钦敏、王光英、张榕明等领导同志,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在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委会领导,省法院、省检察院领导,省级老同志,省直有关单位,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部分市县乡村和学校,以不同方式表示悼念。
  告别仪式上,张昌平、雷春美、徐谦、洪捷序、张燮飞、刘可清、陈荣凯、陈义兴等省领导及老同志,怀着沉痛的心情向蔡载经同志遗体鞠躬默哀,并与其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原标题为《蔡载经同志 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蔡载经生平
  蔡载经同志1920年8月24日出生于厦门市鼓浪屿。1938年起,历任小学教师、新闻记者、泉州电灯公司会计主任等职。1942年,与中共晋江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友丝读书会”,从事新闻及统战工作。经组织确认,蔡载经同志1947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11月起任晋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2月任泉州市(县级)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任,1952年10月至1967年1月任泉州市(县级)副市长。其间,曾担任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电厂厂长、泉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民建泉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担任过晋江下游防洪堤、福建省701工程、金鸡拦河闸工程等指挥部副指挥,国营泉州清源农场场长。1983年调入民建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工商联工作,历任秘书长、副主任委员,1988年10月至1997年6月任民建福建省委员会主委,1996年4月至1998年1月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1997年6月至2002年4月任民建福建省委员会名誉主委,1999年1月离职休养。
  在近60年工作生涯中,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1937年抗战爆发后,年仅17岁的蔡载经同志积极参加晋江安海养正小学抗日剧团,进行抗日救国的文艺宣传活动。1942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友丝读书会”,在地下党的安排下,他担任泉州《时代晚报》记者,从事新闻宣传及统战工作。他团结周围的社会青年,了解社会情况等,还以泉州电灯公司职员身份为掩护,对地下同志交给的任务认真负责,掩护地下同志活动和住宿,多次以探监为名,传递信息、提供情报以及接管工作需要的社会情况,为当时的劫狱斗争和保护泉州电灯公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2年至1967年蔡载经同志担任泉州市(县级)副市长期间,为彻底根治水患,曾日夜坚守修堤工程指挥部,最终修建一条至今保存完好的晋江防洪堤,造福一方百姓。同时,组织修建了福建省701工程、金鸡拦河闸工程,为泉州的水利、电力事业做出贡献。改革开放后,蔡载经同志从政府一线岗位退下来,工作重心转向了文史、多党合作事业和参政议政工作上。蔡载经同志先后共征集文史稿件近200篇,约100万字,编辑出版《泉州文史资料》8集、《福建工商史料》、《福建人物传稿》、《民建福建省地方组织志》等,抢救保存了许多珍贵历史资料。蔡载经同志始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参政议政,善于提出有前瞻性、综合性、全局性的意见建议,多次组织民建专家学者就建立地方银行、核电建设、突破经济发展瓶颈、防腐倡廉、跨流域引水解决金门马祖和澎湖列岛供水问题等开展专题调研,促成了福建兴业银行的成立、交通银行的引进和厦门合资银行分支机构在我省沿海发达地区设立机构,加快我省核电前期工作,以及福建向金门、马祖和澎湖列岛供水等,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促进两岸交往、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蔡载经同志担任民建省委领导后,致力于民建的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高度关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了大量参政议政文章,提出了许多卓有见识的意见与建议,受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肯定,为民建事业的发展奉献毕生精力。

  蔡载经同志离休后,仍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坚持认真学习,身体力行,在各界人士中起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他经常对民建工作建言献策,关心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注祖国统一大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政协原副主席蔡载经逝世,曾在泉州为治水患日夜坚守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