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小白 发表于 2016-11-23 13:12:50

科学揭秘:鬼神只是一种“气”?

  在生者与死者之间,区别到底是什么呢?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体验,他们一定会注意到,生者有呼吸,而死者没有。这个规律还可以得到反复的验证,把一个人的鼻子捂住几分钟不让他呼吸,他就会变成死者。以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可重复性的科学定律。我们的远祖虽然不懂什么是科学,但是他们一定可以通过大量案例的积累获得这样一个对死亡现象的理解。而且,迄今为止,他们的理解还没被推翻。
http://img.qiwen8.com/allimg/161123/102534A35-0.jpg
    科学揭秘:鬼神只是一种“气”?

  远古的人类势必还会继续追问:生者的呼吸具有如此根本性的作用,那么他呼吸时一定汲取了至关重要的东西进入体内。这个东西,显然还具备神奇的能量和智慧,否则难以理解为什么人可以呼吸的时候可以动,可以说话,可以思考和判断,而没了呼吸的时候就不能动,不能说话,不能对外界事物做出任何判断和回应。
  19世纪宗教人类学的奠基者爱德华·泰勒曾经指出,在全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中,呼吸的停止跟生命的停止都是如此紧密一致,以致于人们很自然地习惯于把呼吸跟生命看作是同一个东西。
  一个证据是,在许多语言中,呼吸、生命共用同一个词语。在中国语言中,用呼吸指代生命、生命力的表述也无处不在,如“一息尚存”“奄奄一息”“气若游丝”等等。在中国文字中,那种被吸入体内的神奇事物叫“气”。
  气在甲骨文中被写作三横。上下两横指天地,中间一横指的就是那充塞于天地之间、混沌一团的气。再后来,人们发现你凑近一片树叶呼吸,你就会发现树叶摇曳。而每当起风的时候,树叶也会摇曳。所以人们可以想象,“气”是流动飘逸的,所以我们看到在篆书中,气字的三横变得具有了流动感,还被增加了飘逸的头尾。
  人们一定会发现,若不进食,光凭呼吸是不足以维持生命的,进食是以另一种方法汲取“气”。因此,我们看到气字在后来还被加上“米”字偏旁,写作“气”。
  有所不同的是,人们两天不吃还不至于停止呼吸,可是窒息几分钟就足以让人永远丧失生命力,可见粮食所包含的“生命力”比“气”的要少,纯度要低。这就涉及到气有“纯度”“品质”的区别,就像汽油有97号和93号的不同一样。
  中国思想传统中的一个主流观点认定,天地本身也是混沌一团之气派生出来的。你看一盆浑浊的水放置一段时间,清亮干净的水会悬在上方,而污浊的尘土和沙石会沉淀在下边。所以,他们想,天地也是这样形成的。
  混沌一团的气,经过一段时间,“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天地都是不同品质的气变化而来,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以及人类也是气形成的。
  只是,某些事物获得的气的品质比较差,要么不能动,要么不能说话,要么傻兮兮的,而某些事物获得的气的品质很好,所以不仅会动,还会说话,会思考。如此解释了有的人冒着“傻气”,有的人浑身洋溢着“灵气”。
  有的人“气质”蠢钝,有的人的“气质”灵动。有的人锦衣玉食,汲取了更多高品质的天地精气,所以生气勃勃;有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汲取的天地之气品质差得多,往往死气沉沉。
  朱熹自称曾见过一人“胸前有猪毛,睡时作猪鸣”,他的解释是该人“禀得猪气”。这就是所谓“天地造化”与“禀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学揭秘:鬼神只是一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