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城事曲靖文化圈的那些人、那些事
滇东雄奇险峻的群峰,澎湃跌宕的珠江之水,厚实凝重的红土地,
不仅养育了一个充满活力又睿智的写作群体,
而且积淀了滇东文化丰厚的底蕴,
凝练形成了滇东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诗歌:在困境中崛起
诗歌向来被尊为文学中的王者,在文学中居于圣殿的高处。
几千年来,中国诗歌一路发展,创造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诗坛涌现了一大批名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在万紫千红的诗苑中,开得最为鲜艳。吟唱这些诗作,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让人饱尝艺术和精神之享受。古典诗歌的整齐、规矩、对称、起承转合等所表达的平和、统一和稳定,恰恰是中国 文艺作品集古代社会高度发展,秩序井然,伦理缜密的体现,甚至超越了社会秩序的羁绊。曲靖,在明清时期也有部分旧体诗作传世,如临漪楼诗稿(胡洁)、烟坪诗集(陆天麟)、登双峰诗稿(李本智)、梦草轩诗钞(赵棠)、古味诗钞(戴泽溥)、小山诗集(赵桂)、听秋书屋诗钞(喻怀仁)等。
滇东,盛产红土和荞籽,也盛产诗人和山歌。祭山调、山歌九章等,收录了大量乡村野调。曲靖当代文学的起始阶段,首先是在诗歌领域打开局面的。今天成绩突出的作家,绝大多数是从诗歌的创作起步。曲靖诗歌第一次走向全国,当推黎云的诗,并被中国文学以多种文字译介。但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曲靖诗坛较为沉寂。直至新一代诗歌作者逐渐成熟,曲靖诗坛才呈现出欣喜局面。曲靖诗坛在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以及本世纪初呈现出两个创作高峰,值得特别关注。
滇东雄奇险峻的群峰,澎湃跌宕的珠江之水,厚实凝重的红土地,不仅养育了一个充满活力而睿智的写作群体,而且积淀了滇东文化丰厚的底蕴,凝练形成了滇东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滇东曲靖,也是一个文学青年富集的所在地。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一大群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开始了关于滇东文学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曲靖诗坛进入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创作,始于 1985 年麒麟文学社的产生。高文翔的滇东:高原变奏、高原男性、煤黑子,张永刚的乌蒙之巅、流云之潮、倾斜的南高原(组诗)等诗篇中流露着对地域性书写的迷恋和执著。随后,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成立的曲靖地区诗歌协会,保持着活跃的创作与交流活动,为曲靖文艺繁荣推波助澜。
从 1985 年开始,高文翔、张永刚、杨志刚、何晓坤、唐宝友、李昆、倪涛、尹坚、宋德丽、李倩等相继在星星诗刊、诗歌报、诗选刊、诗刊、人民文学、诗人、诗林、飞天、绿风诗刊、大西南文学、滇池等刊物上发表了若干诗作。从此,曲靖诗歌的黄金时代便告来临。1991 年,由珠江源编辑部发起举办的“珠江源杯”全国诗歌大赛,推出了汇集全国诗作者作品的专集云之南。而曲靖作家的第一本诗集是 1992 年 8 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多人合集阳光下的高原,收集了曲靖50 多位作者的作品。该书出版的前一年即 1991 年,诗刊社在曲靖举办了有曲靖、昭通两地作者参加的笔会,并推出了多位曲靖作者的诗作,曲靖诗歌创作的实力才第一次向外展示。应该说,这是曲靖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诗人们已不满足于多人合集,于是,“珠江源诗丛”第一辑便在 1993 年相继问世。碧水青山(朱发虞)、永远的天空(高文翔)、永远的朋友(张永刚)、五月雨(唐宝友)、季节河(尹坚)、暗恋(李倩)等诗集的推出,构成了曲靖诗坛的一道亮丽风景。同时,非诗丛形式的诗集也以各种方式相继出版,如霞光闪烁的爱(周云)、谷花雨(马开尧),蚂蚁的行踪(何晓坤),红冠、红与白(高文翔)。诗歌之花呈现怒放状态。
新世纪以来,创作题材的广泛多样,思想意蕴的丰富深刻,风格手法的新颖活泼,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写作多元多样化的今天,诗歌得到新的历炼并有了更厚实的根基,曲靖诗坛迎来了新的反思期。诗人们从对客观世界的颂扬转向了内心深处的反省,那种大起大落的情感激流得到遏制,而显现出一种深沉、平稳、含蓄的风格,浑厚的哲学底蕴和潜伏其中的感情激流使诗作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神秘气息。这在岁月深处(张永刚)、旧县诗稿(艾泥)、灯花盛开(何晓坤)、木马与风景(高文翔)等诗集中尤为明显。当然,生命谎言(杨艳琼),爱过的男孩、花朵上的诗行(尹坚),月光一片组诗(钱玉录),太阳的滋味( 顾树凡 ),红 土彩云( 雷东云 ),阳光下的乌蒙(陈冬兴、陈梅)、丽江在左,陆良在右(马升红)等诗集承继了早期诗歌的特质,保持着青春亮丽的风格。与此同时,有冬日山行(潭影)诗歌收入中国当代诗库。安魂曲(余先锋)在 2008 年新浪网举办的“祝福中国”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张雪出版个人诗集因为有梦、风景,被曲靖市文联授予 2002—2003 年度图书奖。
“滇东文学”的艺术氛围使诗人们获得了不竭的动力。诗歌永远不老,现在曲靖作家群中,人数最多的还是诗歌作者,并呈现出群峰竞秀之势。
http://p1.pstatp.com/large/ec0000ddca72ccbd5eb
小说:绽放的光荣与梦想 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十分注重故事性,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虽然叫“小”说,但“四大名著”等流传广泛的小说往往篇幅较长,不“小”反而“大”, 而且庞杂。小说刚出道时“犹抱琵琶半遮面”,文人多数羞于承认自己是小说作者,登不上大雅之堂。班固汉书 • 艺文志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 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高峰期是在明清时代。
曲靖在小说创作方面与全国步调基本一致。明清时期,地处偏远边疆的陆良,有个诗文俱佳的才子汪延柏,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乡土故事整理后写成了章回体通俗小说紫溪龙迹传,当时虽未正式刊印成书,但在民间辗转传抄,深受读者欢迎。在传抄中,有的读者深感意犹未尽,于是添词加句润色提点,或者填充诗文,历经三百多年增删形成了较为完备的 二、三个抄本。紫溪传成书于明末清初,全名紫溪龙迹传,全书共 8 卷,25 章回,约 13 万字。这本小说是“本地人写本地事”,书中故事情节离奇,俚语方言、典故颇多,人物、山水又似有证源可考。受时代所限,书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大肆宣扬因果报应,但褒贬分明,抑扬有节。如今展书一读,也饶有趣味。但此书把历史、神话和传说杂糅起来,无非是“好事者的附会”罢了。另外,明朝付遇高的章回小说藏海探珠记述滇中山川变化、风情人物,也可一读。何慧青写的外史,记述了回民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曲靖的小说创作曾长期徘徊不前。直到 1982年 8 月,短篇小说要一朵玫瑰花的孩子(张中彦)在鸭绿江上发表,曲靖的小说才开始走向全国。紧接着,二年兵刘四娃(段平)、生命(孙道雄)、黑太阳(孙俊)相继在解放军文艺、青年作家、天津文学上发表,一批有实力的中青年作者开始形成,新作不断涌现。1986 年,原曲靖地区举办了花山笔会,在名师的指点下,整体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佳作。其中,中篇小说三个太阳照着的峡谷(蒋吉成)刊载于人民文学。随后,中篇小说空山(蒋吉成)在萌芽发表,并获得“萌芽文学奖”、“闻一多奖”,曲靖小说创作你追我赶的局面开始形成。段平相继在昆仑、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其中林木乡长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中篇小说教办主任(吕克昌)刊载于十月,短篇小说水泡无颜色(张炜)在上海的萌芽上发表,短篇小说闹店(唐似亮)在上海文学发表。由短篇而中篇而长篇,成为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追求。
把持滇黔要冲,深居珠江源头的曲靖人,畅饮珠江源之水,在“二爨”文化中熏陶成长。曲靖作家们创作中自然具有鲜明的滇东烙印,呈现出地域文学的气质。1993 年,“珠江源文丛”一举推出春天在哪里(汤君纯)、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尹国春)、彼岸(朱兆麒)、界石(吕克昌)、土地情话(唐似亮)、远山远水远梦(许泰权)等。蒋吉成、吕克昌的作品又相继入选云南省作协“红高原文学丛书”。曲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血印(蒋吉成),第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长篇小说是白粉(杨卓成)。继白粉之后,血线(杨卓成)又在当代作家上发表。1992 年,讲述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血印(蒋吉成)的出版,引起文学界的高度关注。1993 年底,彩云作证、雨林作证和界河作证(孙育鼎)同时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些作品的纷纷亮相,造就了上世纪 90 年代小说创作的繁盛景象。在成人文学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儿童文学虽然是孤军奋战,却也成绩不菲。几年来,顾树凡悉心创作,相继在儿童文学、巨人等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中短篇小说、童话数十篇。
黄尧先生在谈到小说创作时认为,小说是一种试验性很强的文体,因此形式流变性也很强。2002 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云南作家文库第一辑”,曲靖作家何晓坤、吕克昌、唐似亮、周云等作家的作品集中亮相。唐似亮的小说集乡村是对近几年小说创作的回顾展示。2006 年出版的军事题材小说山河无语(杨卓成)把我们引入滇西抗战那段染血的历史。急公好义(段平)推出 后引起较大反响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商贾将军搬上银屏。浮出人海(管仕斌)、今夜火把到我家(毕然)、春天的舞蹈(杨艳琼),政府干部(段平)、昆明夜色温柔(归雁)、吞口神侠(田有能)、少年(韩卫贤)、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吕克昌)、充军云南(郝正治)、以及长篇人物传记王甲本将军(敖惠琼)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2007 年 12 月,市文联推出“新视点”丛书共 10 本,其中远山明月等小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0 年 10 月推出的“麒麟丛书”中,没法潇洒收录了蒋吉成的 7 篇中短篇小说。这一时期,一些位居领导岗位的作者也写出了较好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土红土(赵鸿翔)、人欲年代(徐国洲)和中篇小说乡村往事(朱家凤),一面世就引起不小的反响。
新世纪初,曲靖小说实现了向电影、电视剧的漂亮大转身。长篇小说一路花瓣(窦红宇)发表于 2003 年大家,并于 2006年 7 月改拍成数字电影扣人心弦。发表于 2007 年大家的长篇小说你带我回家(窦红宇)也有商家看中。2011 年 6 月,长篇小说斑铜(窦红宇)在十月上发表,并改拍成电视剧,为发展文化产业作出延伸性贡献。
在这个快餐文化日益受宠的时代,读读张学明的网络小说,周茂林的短篇小说和韩琨瑶的小小说也大有裨益。
http://p9.pstatp.com/large/f710006430294b97456
散文:暗香扑鼻 曲径通幽 近年来,围绕着散文的新名词层出不穷,“闲适散文”、“学者散文”、“小女子散文”、“文化散文”、“大散文”等等。一个新名词的推出,或是针对一个新的散文写作群体的出现,或是描述一种散文写作态度,或是张扬一种散文理想。所以,新的命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提出了和散文写作本质有关的东西,比如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一种自由的主体精神,一个宽容的写作心态,一种灵动的话语方式等等。
在高原滇东,较早写散文的有蒋吉成、孙育鼎、吕克昌、李昌华、何敏、梁子高、李典尧等。就单篇来讲,较早的有撒尼人的大三弦( 孙育鼎 )、留在空中的足迹( 梁子高 ) 等获过奖而小有名气。1985 年 l0 月,散文刊登了李昌华的散文说梅,是曲靖第一篇走向全国水准的散文作品,此后,散文发表作品数量多,但影响不大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
继上世纪 80 年代文学热潮过去之后,文学更加理性、多元化。曲靖散文创作渐趋繁盛,是近几年的事。一些诗人、小说家、文化学者的散文结集出版,在滇东文艺圈掀起不小的波澜。如乡音无调、西南风物记、彩云南现、爨乡麒麟( 蒋吉成 ),岁月心影( 杨卓成 ),山泉集(钱家荣),另一种方式、散落在大漠的记忆( 杨艳琼 ),守望生命、爱的祭献( 敖惠琼 ),随风而起( 许泰权 ),与你无缘( 吕克昌 ),岁月心语( 周云 ),之后还有追求(张爱民)、你好,淡淡的山岚(冷斌)等出版。另外,1999 年出版的散文集珠江源之旅,收入了曲靖 本土多人的旅游散文,集中介绍了当地的名胜古迹等,突出宣传曲靖丰富的旅游资源。长篇报告文学大路歌、热土 • 热风(唐似亮)和以杨善洲为题材创作的报告文学大道健行(唐似亮),引起广泛关注。
跨入新世纪,曲靖散文也有不少佳作面世。神秘的水族吞口舞(周云、丁荆芳)、散文二题(傅枷贵)、古刹新辉映盛世(周云)、盘江春水(包其祥)、可渡行( 何汝龙 ),吹来一股清新的风。杨卓的干旱中的清泉、高原的阳光、洒交凼的歌声、越州古陶等多篇散文相继在人民日报上集中亮相。苏轼剑的龙海荣获“滇东文学奖”。周宗出版了历史文化大散文堂狼文化探秘。朱斌红出版了散文诗集走进太阳谷,世洲出版了科学小品散文自然界的启示。
另外,在文艺评论方面,曲靖文艺界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文学评论集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张永刚)、滇东文学:历史与个案(张永刚)、群峰上的文学——曲靖作家作品论(张永刚主编)、诗与在(郭建华)、艺海泛舟(张建刚)的出版,以及文学评论文章云南水彩画现状与思考(屠维能)、守卫“底线”(官玉华)、乡土情感与人生况味(蒋文佳)、从三位舞蹈家的贡献看中国现代舞蹈发展轨迹(刘书君)的发表,为文艺创作呐喊助威。
http://p1.pstatp.com/large/ebf000c2341132a16b9
民间文学:滇东画卷 异彩纷呈 曲靖地处珠江源头长江中上游,又是滇、川、黔、桂四省区的接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了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点。至今,仍居住着以高山(或山地)文化为代表的彝族,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汉族,从海洋(或湖泊)向山地文化转变的苗族,以畜牧、商贸文化为代表的回族,以百越文化为代表的壮、布依、水族。不同的民族代表的不同文化以厚重的金字塔形呈现出来,在整体中又有分明的层次,使得曲靖的民间文艺博大精深。
曲靖的民间文艺发掘整理始于 50 年代。省民族民间文学工作队深入到路南(今石林县,原属曲靖)的圭山(地处石林、泸西交界,原属陆良)一带,搜集整理出版了阿诗玛、逃到甜蜜的地方等彝族民间叙事长诗。尤其是阿诗玛被改编摄制为电影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1 年,曲靖成立文联后,高度重视民间文艺工作,从 1983 年到 1985 年,共编辑出版了叙事长诗集牵心的歌绳、民间故事集阿则和他的宝剑。
曲靖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的高潮开始于 1985 年。国家民委、财政部、文化部把民间文艺作品的收集整理列入八五重点文化项目,十大集成中民间文学占有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三大集成。1990 年 2 月,文联成立了民间文艺家协会,动员会员积极参加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据不完全统计,至1998 年底,参加收集的人员近千人,收集的总字数超过 1000 万字,结集出版近 300 万字。
按照集成的要求和曲靖的实际,各县(市、区)除马龙和沾益县外,都编辑出版了自己的资料卷。先后出版了宣威苗族故事卷、太阳月亮守天边、蓝靛花、宣威歌谣、宣威谚语、水族情歌卷、布依族卷。在县(市)卷的基础上,曲靖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又组织力量先后编辑出版了曲靖地区谚语卷、曲靖地区歌谣卷、曲靖地区故事卷。另外还出版了西部苗族古歌、苗族故事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文艺收集整理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一批民间文艺研究的中坚力量。80 年代初在收集整理民间文学方面作出贡献的有吴承柏、张光照、窦光华等。1991 年,国家民委文化部通报表彰了曲靖对民间文学集成作出较大贡献的汤君纯、尹国春、杨辅、计用辐、孙育鼎、张绍祥、张亚森、黄忠堂等人,在云南省文学艺术一、二届评奖中,先后有陆兴凤、张绍祥、汤君纯、吕稼祥、杨辅获奖。这充分说明,曲靖民间文艺蕴藏丰厚,潜力巨大,成果喜人。
http://p1.pstatp.com/large/f660007d8ee190bbb26
曲靖楹联大可一观 楹联,是文化的积淀,是诗词的精髓。中华瑰宝,历千载而弥珍;国学明珠,分两行以媲美。在各地的名山胜刹、寺院庙宇、亭塔楼堂,经常用楹联装点。过春节时也往往用红纸书写楹联,张诸门楣,或表示祝贺,或表示期望,或言志,或抒情,为佳节平添几许欢悦。
曲靖人杰地灵,文化荟萃,历朝历代都留下不少楹联佳句。其中最著名的 是师宗淑基人窦垿作的岳阳楼长联。
曲靖城区的公园里经常能见到一副副楹联,其中不乏佳作。悬挂在寥廓公园门口的对联极为引人注目,联云: 揽胜喜登高,神怡心旷,望南绩潇湘,北环盘水,东陈朗目,西接翠峰,改天换地绘宏图,全靠丹青妙手;
回头多仰古,源远流长,忆汉称味县,晋置宁州,唐改石城,明兴府治,继往开来承重任,共奔锦绣前程。
新建的南城门公园里也有几副值得一读。如: “熙和”牌坊上有两联。面东一联是: 汉味县晋建宁唐郎州宋南宁世代绵延文华尽有爨碑增辉昭万古;
西负金南青峰北翠山东朗目苍碧掩映人才辈出寥廓挺秀壮千秋。
(韩统照撰,陈正义书)
面西一联是: 绮园悦目赏心风月清幽增胜概;古邑得天独厚人文荟萃燦南滇。
(陈云飞先生撰句,丁亥岁末吉日张鹏志书)
长廊下出口挂一联:
绮景怡神邀来皓月花间醉;风光胜旧敲出新诗石上歌。
(陈云飞撰,海上墨龙书)
长廊中出口挂一联: 云峰耸翠涵诗趣;一水拖岚入画图。
“靖和宫”是吃喝的地方,外挂一联: 金樽对月邀嫦娥醉舞;美景宜人任雅士狂歌。
“和风堂”适宜喝茶闲聊,外挂一联: 潇湘近倚生清韵;寥廓遥连送籁声。
http://p3.pstatp.com/large/f6100053f13368e1096
山川名胜列“八景”,似乎是古代各地编纂地方志的一条惯例。康熙和咸丰年间,两次编纂南宁县志时,都载有“曲靖八景”。随着历史的发展,世事的变迁,古之“八景”多已名存实无。但通过载籍残缺的一些楹联,人们仍可窥见昔日的“曲靖八景”: (一)东湖秋月:即城东约 8 里的环陆海子。每当秋夜月明,清光荡漾,恍如万顷银波。康熙初年,曲靖府大参汪球题联: 东海晴波滋草木;靖州寒月浸溪桥。
咸丰年间,一解姓学士与友人游于东湖之畔,乘凉于湖边的李子树下,见鱼儿在水中游戏,蜜蜂在花间采蜜,即兴题联云: 风吹蜂,蜂落台,风过去,蜂飞来;
李打鲤,鲤入水,李沉下,鲤浮起。
(二)樵楼夜市:即城内东门街钟鼓楼。当时市民在此贸易,夜晚更是灯火燎然,异常热闹。明嘉靖年间,杨升庵谪戍云南时,曾题联一副: 何须密迩尧天;尽是康衢乐国。
(三)三峰耸翠:指胜峰、青峰、翠峰三山。因曲靖境内群山众多,惟此三峰高出云表,气势磅礴。明都御史游居题联: 岚开野外群峰见;鸟散林中积露除。
(四)萧寺晚钟:明副都御史唐时英,在城东郊报恩寺内建“吟啸楼”,楼上铸有巨钟一个,钟声宏亮,响应 10 里之外。康熙七年 (1668 年 ) 知县王云题联: 杰阁依重霄,望紫陌烟村,花飞路转。若图画,若文章,绿野耕桑,朗目潇湘横襟带;
元音彻大地,抚曲江名胜,水秀山明。为干城,为礼让,青焰弦诵,灵台片壁起蚊龙。
(五)北沼荷风:在城北门外 ( 今麒麟公园 ),有上下二沼,内植荷花,当夏盛开,香风馥郁。明万历年间,有邑人题联一副: 曲槛寒光悬明月;碧潭暖气护鱼龙。
另外还有一联也是写北沼荷风: 银塘如镜,看荷蕊羞放,青波半掩,鸥浮上下,飞尘一点不染;
华池无暑,见北沼垂荫,绿水频翻,鱼戏东西,风来两湖飘香。
(六)潇湘碧柳:潇湘江,在城南门外,两岸垂柳含烟,景色宜人。康熙年间,马龙知州张秉题联: 翠柳依依牵野缆;碧桃点点映江皋。
(七)龙华古刹:龙华寺在城北 20 里许,始建于宋朝,规模宏大,明永乐年间重新修缮。寺内古木参天。外史官张应无题联: 光涵涧壑云如雨;景落松林夏亦秋。
(八)凌霄天马:即城西南 20 余里的青峰山。因山形一低一昂,状如天马,势昂色秀。康熙十七年 (1678 年 ),知府赵善鸣题联: 招我酡颜醉,飞云度影迟;
莫道兰亭胜,应夸此景奇。
也有人把“朗目夕照”列为曲靖历史上的“八景”之一。曲靖东山的普照寺,又名朗目山大寺 ( 俗称石喇大寺 )。该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左有华严奄,右有弥勒庵,后有云崖庵,山巅之上为祖师殿。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康熙五十年 (1711 年 ), 曲靖寒土孙髯翁为华严庵题联: 松下剪云缝鹤氅;
贝叶传经好共参。
弥勒庵的题联年代及作者均不详。联云: 十二生肖 天天眉开眼笑,笑邪笑恶,但愿莫笑;
时时坦腹怀宽,宽良宽善,从此无宽。
散佚在民间一隅的不少对联,也值得一读。
在富源县,有一名叫吕青黛的才子题富源旧城山一联: 钟磬起南山,逐明月清风,勾留处,更喜旧城开境界;
云霞呈百瑞,萦苍松翠柏,俯仰间,尽收灵气养精神。
在陆良板桥石墙寺水库边的小山上有一寺,门口有一联: 石似豆渣仙家引来甘泉绕佛地;
墙如彩虹民众修成天池润良田。
把地名嵌入联中,同时把其特殊的水利价值点出来。
最近在寥廓山顶建起了一座风水塔,取名“靖宁宝塔”,塔底圆柱上悬挂二联。一联由赵立雄撰,陈正义书。联云: 靖民齐心建靖宁;宁众合力兴宁靖。
是典型的顶真回环格联句,可谓构思精巧。
另一联由刘育新撰,王敏书: 浮屠震寥廓灵地晶天开略千秋胜境;
佛号称南无明心定法照亮三界禅机。
http://p3.pstatp.com/large/f6100053f144a280937
作者:也写出了较好的作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