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国家经济走势
本文根据范恒山2019年9月21日在“中国国情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201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半年报出来之后,国内外都很关注,尤其关注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到6.3%。2019年7月份、8月份的经济指标仍处于波动状态,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的角度看还在下行;8 月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比前7个月都有所下降,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但大家对此的认识角度并不一样。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说法,这是美国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带来的结果——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于是中国经济滑到27年来的最低点。国内也有一些人以此为据唱衰中国经济,有的说法可谓危言耸听。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今天的经济形势呢?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近几年来经济增长为什么一直走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究竟怎样?
迄今为止,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尚未造成实质性影响
2018年3月份,美国宣布要与中国打“贸易战”;同年,7 月份进入实质性“开打”阶段,到现在已经“打”了3个回合。最严重的是2018年8月下旬,美国宣布对已经增加关税的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调涨关税,力度可谓越来越大。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情况怎样?我们看到,恫吓也好,极限施压力也好,不断升级也好,全面开战也好,举国之力也好,发动盟友也好……都没能“奈得我何”,未能撼动中国经济。有没有影响?有,但并没有产生实质性或根本性影响。
对“贸易战”,中国虽然是应战,但并不是盲目应战,我们打的是理性之仗、有准备之仗。
(1)我们对“贸易战”本身产生的影响是做过极限思考的,即对中美贸易额打到归零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后果的情况进行过认真思考和测算,心中是有数的。经过逻辑与实证分析,我们相信,即便出现极端情形,“贸易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当前,外贸已不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推动。
中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持续下降。截至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已不是中国的第二贸易伙伴了,而是欧盟成为第一,东盟成为第二。
“贸易战”给双方都会带来损失。事实上作为中美货物贸易的逆差国,美国的损失会更大。之前特朗普一直不承认美国有损失,最近承认了。经贸摩擦不仅对美国的股市有影响,由此导致的增税成本还会传导给美国进口商和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2)事实证明,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并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影响十分有限、总体可控。尽管我国2019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下降到6.3%,但跟打“贸易战”之前的增长速度差距并不大,并不是说一下子降了一个点或几个点。我国2019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高,增长量也很大,用英国媒体的话说是“一年增长一个澳大利亚”。到目前为止,总体上还是心理预期影响大于实际影响。除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波动外,其他方面也没有出现实质性的严重不良后果。
长、中、短3个因素相互支撑是中国经济平稳向前发展的底气
长期因素
从长期来看,基于国情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支撑条件。
一个因素是庞大的市场。庞大的市场来自众多的人口,众多的人口不仅意味着庞大的需求,并且因为中华民族具有的特殊的勤奋与创业精神,所以还意味着庞大的创造力。庞大的市场对经济的支撑至少体现为3个方面:
均等的需求。我国地区间、城乡间、人群间发展差距很大,从收入看我们有收入很高的群体,但还有不少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人民币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2012年这个群体达到上亿人的规模,到2018年底还有 1660万人。如果按照实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大体相当的消费需求“填平补齐”的话,那就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转换的进程。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经济由速度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会带来巨大的发展能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将形成巨大的供给与需求,从而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如5G通信的发明和运用将会改变我们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形成庞大的经济动能。
内外的替代。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替代一直在进行,如:早些年是电冰箱、电视机等的内外替代,近些年是手机等的替代。其实普通产品也有一个替代问题。近几年,我国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员约1.5亿人次,消费金额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了,相当一部分就会出现对外部产品的替代。
另外一个因素是有为的政府。在中国切记不要忽视政府的作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必须的、重要的,但是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短期内并不能充分显现出来并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政府作用则不一样,中国各地政府要是不作为,会立竿见影地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是很不相同的。因此,在中国,政府的积极作为、科学操作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中期因素
从中期看,我国推进体制建设、经济转型和协调发展等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段给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形成强大的动能。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其中,既包括区域发展战略,也包括一些其他的重大战略,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每一个战略的实施都能带来数以万亿计的发展能量,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短期因素
从短期看,围绕应对复杂变化、化解突出矛盾、实现年度与近期发展目标所采取的对策与举措,为推进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与能量。所谓相机调控、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调控,所谓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就是这种短期应对的重要体现。
概括地说,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而言,长期是基础,中期是支柱,短期是保障。有了长期、中期、短期这些因素的结合,中国经济坏不到哪去!这就是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外一些人一直唱衰中国经济而总是成为虚妄和笑谈的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一再宣布了“崩溃论”的崩溃。就2019年的经济增长而言,我在2018年底和2019年初预计会在6.1%—6.4% 之间,目前我仍然坚持这个判断。
中国经济增长近些年下行的主要因素还是源自自身的调整转型
我们看到,2013年以后,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年度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往下运行,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比较而言,我国这个增速并不低,大幅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速度;
这是一个比较健康的速度,结构较好、质量较高;
从规律看经济增长由高到中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最终摆脱不了这一规律的使然。
但为什么这一时期表现的比较明显而且呈逐渐下行的状态呢?具体分析,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
(1)从大背景看,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低迷并缓慢恢复、跌宕起伏的时期。自2008年以来,由美国缘起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一直下行。除2010年经济有所反弹外,到2016年一直是往下走的;好不容易2017年有所好转,又因为美国发起了“贸易战”,搞“单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霸凌主义”,最终打断了这个进程,2018年出现下降;对2019年,许多国际经济组织一再下调增长的预测,预计2019年将会进一步下降。尽管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主要的支撑因素,但反过来也受到了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
(2)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形成的必然逻辑结果。2018年财经年会上我已谈到了这样一种认识,很多同志表示赞同。2015年我国宣布经济进入新常态,核心是3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能转化。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有政策指向都表明今后经济发展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质量。或者说,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本来就是我国政策设计的一个目标。为此,我国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手段是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大家注意到,“三去”在很大程度上是降速度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主要是去钢、煤等,还有控制房地产。如果不“去”,仅仅放任房地产增长,中国经济就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再增一两个百分点。但这将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包括去杠杆,都是非常必要的。前些年货币政策那么宽松,民间资金、影子银行,各种融资平台,包括P2P这样一些东西,非常之多,搞乱了金融、留下了隐患,使得我们现在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和代价来清理它、化解它。所以我们再也不能走这种路子了。
(3)新的转变所带来人们思想、思路和举措方式等的调整和等待,以及党风、政风整肃与违规问责环境下一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无为与消极作为,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国家的转型使投资者有一个适应过程,既会带来思想和思路的调整,也会形成一个等待和观望的过程,这就会对现实投资行为从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党风、政风的整肃和程序的严谨完善,也使一些政府部门的管理者不能凭自身意志和靠“拍胸脯”随意决策和作为了。感性的冲动被理性的决策所替代,因怕问责使一些人消极对待工作,用形式主义对待硬任务、用官僚主义对待软要求,如此等等,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前面谈到,在中国,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真干事和假干事是大不一样的。
(4)中美经贸摩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说,中美经贸摩擦目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还是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但影响信心也会导致投资经营的观望和等待。另外,经贸摩擦会导致一些抵御能力不强的企业向外搬迁。我们不愿打“贸易战”,因为“贸易战”的确会对经济造成伤害。如果“贸易战”继续往深里打、往大里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会从信心影响转向对投资贸易行为的影响。
(5)其他方面的原因与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影响等。收入分配对经济的影响在于,有钱的人没有更多的消费需求,有消费需求的人却无钱消费。而在今天,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此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的消费,从而导致很多国内消费转向了国外。现在有些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或劳动力红利没有了,消费遇到了“天花板”,因此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这些说法并不准确。我国现在有9亿劳动力人口,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的消费潜力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消费、农村的消费需求都很大,不存在所谓“天花板”的问题。
多管齐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虽然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长、中、短因素支撑,坏不到哪儿去,但绝不是说天上就能掉下馅饼,一切可以唾手而得。关键还要是要靠我们卓绝的努力。我国有不少有利条件,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努力保持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总体上说还是需要多管齐下,特别是要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1)最有效地化解压力。也就是运用各种战略智慧和科学手段降低和化解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从经济发展角度说,还要尽量发挥外贸这架“马车”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开拓多元市场。在路径上也应当是多元的,包括借助战略纽带、契合利益关系、注重优势互补、贯彻盈利原则、运用共建机制、攻克薄弱环节等。
(2)最强势地革除阻力。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牛鼻子”和“导引线”推动整个体制、治理、形成服务的优化和改善,切实把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化解掉,形成投资经营的良好环境。
(3)最广泛地激发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要采取有力措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还要特别发挥关键主体的作用,这包括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和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者的作用,特别要激励各级政府担当。
(4)最深入地挖掘潜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提质增效的产业政策和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工具有效挖掘需求潜力,提升供给水平,扩大内需市场,激发社会需求。包括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分类指导,在这方面抓深、抓实、抓细能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范恒山 经济学家。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多所著名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国家体改委综合规划试点司副司长,国务院体改办综合司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改革司司长、地区经济司司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多次参与中央全会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主持了众多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
(范恒山.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国家经济走势.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10): 1147-115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