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气象服务打通助农减灾“最后一公里”
掌上曲靖讯“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通道,整合技术,融合资源,合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智慧化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切实让农户增产增收。”10月31日,省市县11名气象专家齐聚富源,为进一步提升富源县气象为农服务质量出谋划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富源县气象局党支部结合为农服务工作中服务滞后、促农增收作用不强等问题,以推进精细化气象服务为抓手,大力实施“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在气象业务一线干部的努力下,气象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逐渐向顺天管理转变,一张让农户满意、农业农村健康快速发展的服务大网正在全县范围内徐徐铺开。
气象信息发布全覆盖
“以前大家都是靠祖辈传下来的气象经验来安排农活,有的时候准,有的时候不准,庄稼收获不稳定,收成没有保障。现在,天气预报每天都会定时发送到手机上,可以根据天气安排农活和出行,干活效率高,收成越来越好了。”正在陶源溪谷草莓采摘园里干活的大河镇十字路村村民敖美焕说。
为了及时向社会发布气象信息并根据气象数据指导农业种植,最大限度让农民群众通过精准的气象预报服务安排好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该局在乡镇和重要区域装设国家地面天气站7套、区域气象站29套、农业气象站1套,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并以短信形式每天一次向本地用户进行推送。
重点种植区域全天候监测
针对下半县烤烟主产区没有增雨防雹作业点的情况,新建黄泥河镇新寨作业点,空域已申请开通并投入使用,结束了下半县烤烟主产区没有增雨防雹作业点的历史,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制作了全县烤烟精细化气候区划和烤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成10个人工增雨防雹点,作业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开展作业防雹减灾,防护区内8万余亩烤烟和15万余亩农经作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上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
“以前农户种植烤烟一定程度上是被冰雹天气吓住了,一些人想种但又不敢冒风险,但随着天气预报和冰雹预防措施越来越有效,大家也就不怕了。”中安街道寨子口烟点负责人王志明说。
为了更好的服务好种养殖大户,该局通过实地调研、动态跟踪、专题服务等方式向全县50多户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开展“靶向式”直通气象服务,并建成十八连山镇腾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示范园1个。“气象局每天都会把覆盖生态园的气象信息准时发送到手机上,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提示游客,服务好了游客,我们的效益才能提升。同时,根据信息我们也能对种植基地实现科学种养,提升产量产值。”陶源溪谷生态园管理人员杨春芬说。
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步入正轨
围绕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一本账”、绘制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编制预警信息传播“一张网”、建立规范制度“一把尺”、建设防灾减灾“一队伍”、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支撑“一平台”的“六个一”标准,该县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步入了正轨,气象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富源县气象局将继续强化‘三农’专项建设成果应用的转化,积极发挥好气象服务助农生产、助农致富的作用,并以烤烟精细化气候区划和烤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样板,加快推进制作马铃薯和魔芋等特色作物精细化气候区划,编制玉米、小麦等常规作物气象服务手册,让从事不同作物种植生产的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精准气象服务。”该县气象局局长付廷加说。
据了解,目前该局已在12个乡镇(街道)建成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并呈常态化开展气象监测服务。建成190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业务集中培训,气象服务一线力量不断增强。投资50余万元,在中安街道雷公湾村建设的农田小气候实景观测站已投入使用,为高原特色农产品科研和开发提供了平台。同时,建成了十八连山、老厂镇两个“全国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的当下,“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党建检验发展”的理念,在富源县气象局党员干部心中日渐清晰而坚定。
记者:郭燚 钱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