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激浊扬清除陋习
本报特约记者 顾贵明 通讯员 杨茂云自2018年3月1日起,陆良县按照“全民参与、全程跟踪、全力保障”思路,采取“一刀切”“一盘棋”“一张网”战术,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县共计死亡5174人,一律实行火化并葬入公墓,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目标。
传统陋习——一堵无形的墙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陆良县城乡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然而,就在人们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千年陋习再度沉渣泛起,格格不入的传统丧葬陋习如同一堵沉重的墙,给现代文明进程带来了巨大阻碍。
大操大办,家当糟蹋一半。在陆良,城乡居民一旦家人去世后,儿女们便张罗着大操大办丧事,就连平时不管不顾父母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打肿脸充胖子”的攀比怪圈,哪怕背上沉重债务也要不惜争一回“面子”。治丧期间,除了要隆重地举行搭灵堂、做功活、放喇叭等诸多丧事活动外,还必须抬着棺材在县城大街或者是在乡村大道上大摇大摆地溜达一圈。然后,再为逝者立碑,风光大葬。普通人家置办一回丧事,少不了两三万元的支出;而家境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开支则在五六万元左右。真可谓“死人不吃饭,家当糟一半”。
占田毁林,资源浪费。长期以来,由于深受传统丧葬观念的影响,占用耕地和林地造坟建墓的行为随处可见,有限的土地、林地资源被不断残食,尤其位于坝区的中枢、板桥、三岔河、马街等坝区乡(镇、街道),许多农户随意在自家的责任田中建造坟墓,“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更显突出。每逢清明时节,因坟头烧香祭拜而引发的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对宝贵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依附土葬衍生出来的打碑造墓、制作纸火、堪舆风水、布道颂经等行当,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财力,又败坏了社会风气。
殡葬改革——一道绕不开的坎
极度铺张的治丧行为和屡禁不止的“游丧”“闹丧”陋习,致使陆良形象备受损毁。2013年2月,陆良县下决心整治县城“游丧”“闹丧”陋习,严重干扰居民生活、阻塞县城交通、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地方形象的沉渣陋习被逐步取缔。然而,对于殡葬改革工作中最为艰巨、复杂的土葬改火葬环节却迟迟未能落实,城乡居民火化率仅仅只占4%左右,远远低于云南省的平均水平。2018年初,该县正视现实、直面矛盾,强势推进殡葬改革。
超前谋划,城市农村“一刀切”。该县通过深入调研,最终做出了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不分坝区还是山区、不管公职人员还是农民群众的“一刀切”殡葬改革方案,决定从2018年3月1日起,全县境内居民一律实行火化并葬入公墓。方案制定后,该县广泛深入地进行城乡巡回宣传,并组织村组干部登门入户发放殡葬改革工作服务手册、户主告知书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对与土葬习俗匹配的相关行业整顿,坚决取缔打碑行业,果断关闭城乡纸火制作营销店和寿材专卖店。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一盘棋”。为有效形成推动殡葬改革的强大合力,该县着力完善一系列相关配套的保障运行机制,从源头上杜绝管理漏洞。建立三级包保责任机制,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办法,把责任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的城乡居民遗体跟踪处置联动机制和信息报告机制,城乡居民去世后,由村(居)委会和村民(居民)小组信息员及时上报乡(镇、街道)并通知县殡仪馆,从人员死亡到遗体火化再到入公墓安葬实行全程信息跟踪;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民政、公安、林草、城市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杜绝部门之间遇事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建立应急保障机制,组建200余人的应急保障队伍,妥善处置殡葬改革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医疗机构发现危重病人和死亡人员时,及时将信息报送县民政局,再分流到各乡(镇、街道),杜绝尸体出太平间,形成信息共享、高效快捷的闭合网络;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专门对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不力的人和事进行问责和查处。
强化配套,优质服务“一张网”。为了让城乡居民切实享受到殡葬改革带来的利好,该县围绕“最后一公里”构建优质服务网络体系。首先,建好公益性和经营性公墓。对原县级宝马山经营性公墓进行升级改造,扩建墓区使用面积,进一步提升公墓建设标准,切实提升殡仪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速镇、村两级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相继新建了小龙潭、赖山坡等12个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新建了滴水、境缘等13个村级公益性公墓。马街镇海界村委会本着“节约土地,节省钱财”的原则,将村级公益性公墓建成了既有中式风格、又有西方理念的集园林、艺术、生态为一体的花园式陵园,受到群众欢迎。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县政府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明确规定凡是执行殡葬改革政策的农村居民去世后每人享有3000元补助。第三,延伸殡葬改革末端的配套服务工作,坚决避免“新瓶装老酒”和“穿新鞋走老路”行为的发生。大莫古、三岔河等镇针对殡葬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成立殡葬服务部,配置了专门的骨灰接送车,将原先家属自己找车接送骨灰改由专用车辆接送直达公墓安葬,既减少了经费开支,又避免了家属自己找车接骨灰回家后再度举行诵经、搭桥、绕棺等丧葬仪式。
革故鼎新——一缕清新的风
陆良县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如同一缕清新、温馨的风,吹遍了城市和乡村,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整个治丧过程简单、高效、快捷,平均开支不超过1万元,家属不再陷入既为死者伤痛、又为钱财发愁的窘境;每冢公墓占地面积1平方米,占地仅为过去的六分之一;不管谁家有人去世,都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和执行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将死者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昔日盛行的“游丧”“闹丧”陋习被革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过去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