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森林富源 提升美丽城乡颜值
掌上曲靖讯 70年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产业经济探索和实践奋战,让富源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城乡绿化率跑出“绿色加速度”,“森林城市”、“森林富源”、“大美富源”、绿水青山新家园逐步变成现实。山石披绿装,荒坡变绿洲,城乡换新颜。全县上下按照“森林城市”“森林富源”和城乡造林绿化建设总体部署,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靶向出击攻难点、同向发力治痛点、众志成城破堵点,紧扣绿色生态建设核心和林业产业发展重点,下足石漠化治理、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生态管护等功夫,做实林业执法、生态扶贫、林下经济作物发展等文章,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24万余亩,加强2.9万余亩湿地资源保护,每年开展义务植树260万余株,425名贫困生态护林员上岗护林,活立木蓄积450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50.4%,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5.5%。
受富源县喀斯特地貌影响,全县12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土地,在高低不平的山沟坡地上,裸露的山石占据了地表大部分面积,没有河流水分的涵养、没有沃土的滋养、没有大面积森林植被的保护,分布在山石嶙峋上的贫瘠土地也备受风沙侵袭,裸露的山石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前,富源县的石漠化较为严重,是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
为破解石漠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进一步降低石漠化带来的影响,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富源县始终以规划为核心,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点、线、面结合统筹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从2011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以来,富源县已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4万余亩,其中人工造林6万余亩、封山育林18万余亩,共投资4500万余元。中安街道、胜境街道、后所、大河、墨红、富村、十八连山、黄泥河等12个治理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和增加,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面积得以减少。
“富源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是从2011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九年时间,2014年中安厦格片区栽植的主要树种就是冬瓜和藏柏,整个封育的措施是党委政府指导、护林员进行管护,人工造林是经过请专业队进行造林。过去我们富源的石漠化荒山区域非常多,经过石漠化综合治理这个项目,让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对我们森林管护植被的恢复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说起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营林科科长温绍能总是信心满满,在此过程中,富源县积极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县城后续植被恢复等林业重点工程,进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草地建设、坡改梯及配套的蓄水池、沉沙池建设等,有效增加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覆盖。
除了加快生态建设外,富源县还不断深化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石漠化地区农村家庭沼气池,液化天然气,太阳能热水器等使用,进一步减少农户对林木资源的依赖,促进了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同时加快易地搬迁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在岩溶地区实施易地搬迁,人口外迁和农地退出,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作用,逐步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稳步实现石漠化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据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营林科科长温绍能介绍,“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全县共完成24万余亩,其中人工造林6万余亩、封山育林18万余亩,共投资4500万余元。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对我们全县改善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增加林木绿化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下一步的石漠化治理实施中,我们要通过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人工造林措施和封山育林措施落实,积极努力为全县创建森林城市做出努力做出贡献。”
每年的五六月份,富源县12个乡镇街道林业站所都是紧抓雨季节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并鼓励群众在道路旁边、河流旁边、沟渠旁边、房子周边开展植树,每年仅胜境街道就要植树20万余株,树多了,空气和水资源就逐渐变好了。
“1978年以前,像我们洗洋塘上海丹的很多山都是荒山,很多地里面看不见什么树。从1978年以后,国家和政府给了树苗,我们便发动民兵和群众才把这个树栽起来,这些树经过大家的管护,现在已是青山绿水,现在管护得这么好,树栽好和管护好了,造福了我们的后辈子孙,现在山也绿了树也青了水也秀了,地里面、大山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下一步要尽量在空闲的地方,尽量的把树栽起来,管护起来,不要让树被乱砍乱挖,坚持好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和力量。”说起近40年的植树造林感受和植树造林带来的好处,富源县胜境街道洗洋塘社区上海丹村民徐照光等9名森林管护员总是滔滔不绝。
义务植树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干群合力造林增绿正当时。为有效促进林木资源增长,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带动山区林农致富,富源县按照“生态立县”战略要求,积极争取营林绿化工程项目,抢抓节令,确保在雨水充沛时节完成造林。仅2018年实施完成各类营造林工程项目建设4.8万亩,完成率达100%,其中石漠化综合治理2.5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森林抚育0.5万亩、退耕还林0.8万亩、低效林改造0.5万亩,防护林建设0.5万亩,开展义务植树275万余株,先后完成核桃基地提质增效3万亩,森林植被恢复沪昆高铁沿线绿化项目人工造林0.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0.4万亩,实施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0.2万亩。年末活立木蓄积达450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50.4%,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5%,实现林业产值5.2亿元以上。
“胜境街道的林业工作一直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守住青山绿水就是守住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动摇,在这几年的工作当中,我们一直是以管护为主,补植、补、插为辅,以绿化每一片荒山为主要职责,管护好每一片林地为自己的责任,充分利用好生态护林员和其他的护林员。现有护林员198名,现有林地13.8万亩,加上非林业管护的林地,现有的绿化面积已达16万亩。”富源胜境街道林业站站长雷起宪在采访中介绍道,“在这些管护过程中,一是严格执法、依法治林、依法管林;二是加大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让群众爱我家、爱我山、爱我林,做到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管护青山绿水人人尽职尽责。通过这几年来努力,胜境街道森林绿化率每年以1%的面积在提高,森林覆盖率每年以0.8的概率在提高,到2017年为止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2.6%。层层压实责任,做好宣传和管护,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方面,利用生态扶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精准识别、精准对口、精准扶贫,让生态护林员做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脱贫。”
为改善生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富源,胜境街道积极鼓励群众在路旁、水旁、沟旁、房旁开展“四旁”植树,每年植树20万余株。并将乡村振兴与创建美丽乡村森林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提升和宜居工程,将绿化规划到每一个村民小组,力争村庄内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个别村组达到73%。
紧扣创森工作和森林富源建设目标,富源县通过逐项对标、逐类对表、逐个落实、逐一销号等务实举措,仅2018年全面完成营造林4.8万亩,面山植被恢复480亩,建设森林精品村庄2个并通过市级验收,森林采摘体验基地1个、森林人家1个。组织发放创建森林城市宣传资料620余份,解答群众疑难问题200余人次。完成花园式森林景观大道建设3.3公里,栽植香樟1309株,云南樱花792株,滇朴8株,加拿利海枣395株,尖叶木樨球915株,灌木及边坡草坪31369平方米。因地制宜完成富源县胜境中学森林校园建设、50公里水岸绿化实施方案编制、302公里通道绿化实施。
“自从2017年当上生态护林员后,我们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从早上到下午都在山上转,回家后才照管自己种的5亩地,每年的火险季节,我们就在各个路口各个点蹲守,这几年火险基本没有了,开挖的也没有了,乱砍乱伐的也没有了,这些树长得比较好。”“我是发家村的建档立卡户,从2017年参加护林员,我们发家的6个护林员主要负责发家这片森林管护,早上六点钟多钟就上山,一直到下午六点钟才回家,白天看山管林,每年有8000多元的收入,回家后还可以种种土地、照看娃娃、喂喂猪,我觉得党的政策太好了,我们护林员要树木管护好,这样才对得起党的关心帮助。”在巡山休息时,富源县胜境街道洗洋塘社区的张家陆、张权稳等10余名生态护林员,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了自己的护林心得。
为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护林员的作用和功能,富源县紧扣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不断加大生态扶贫的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力度,严格按照有一定履职能力、自愿报名、精准识别、社区小组贫困户讨论、社区三委班子评定、街道审批等程序,量体裁衣为42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制定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及时将能巡山看护、有管护能力的建档立卡群众吸收到生态护林员岗位中,并对17万余亩森林面积进行管护,人均管护面积400余亩,每人每年可实现8000元收入,425名生态护林员成为森林里上岗护绿最亮丽的风景。
与此同时,富源县林业和草原局紧扣脱贫攻坚难点和痛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根据承包村小区气候特征,在德胜、砂厂、新店、松子山4个村委会安排香椿种植1050亩,通道绿化经费20万元,提供红花木莲1200株,进一步强化绿色通道建设,助力人居环境提升。同步扶持好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向上申报争取市级示范点1个,县级示范点1个,乡镇级示范点8个,争取林业产业项目75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广泛吸收贫困户参与,充分盘活松毛价值,鼓励群众进入林区收集松毛出售,既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能带动贫困户发展和促进群众增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随着工业用地、城市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富源县12个乡镇街道林业部门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不断增加用地森林绿化面积,大力开展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异地植被恢复,逐步实现建设用地绿化不减少,动员群众、鼓励社区开展荒山、荒坡复绿、义务植树。同时加强对巡山护林人员管理,不断加大违法使用林地、征占林地、乱盗林木、乱采林木、盗捕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富源县紧扣“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和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的目标,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抓好动员部署、责任落实、火源管理、应急处置、经费投入、设施维修、物资储存、监测值守、火案查处、监管整治“十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确保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6.5次/10万公顷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森林火灾当日扑灭率不低于98%,火灾案件查处率均为100%,实现了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认真做好全县矿业权涉及各类保护区及相关规划审查,熟练掌握运用“惠农云服务平台”软件颁发林木权证的操作程序流程,接受群众和企业等申报办理林业林木相关事宜,优化林业执法模式,排查消除130余个林区火源点、3597口农村沼气池等安全隐患,维护林区安全稳定。全面强化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停伐的管理,落实127.74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人员1248人。签订《天然商品林管护协议》523份,实施天然商品林停止采伐工作,落实23.86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的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责任人521个。
在做实森林防火、植树造林、增绿补绿、依法管护等工作的同时,富源县按照“生态受保护,产业得发展,林农获实惠”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核桃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中药材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林下重楼、林下天麻、林下土鸡养殖等林业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富源大地兴起绽放,辖区群众增收路径越走越宽。
为有效推动全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尽早发挥核桃基地效益,富源县采取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块、技能培训到村组、栽植后续管护到到户、深加工企业扶持到人的务实举措,指导核桃基地和核桃栽植农户做好做实核桃抚育、扩塘施肥、整形修剪、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提升林业绿化覆盖面积、促进林业产业经济增效工作。因地制宜选取新新2号、胜勇、胜霜、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及本地优良品种等3万余株进行高枝嫁接改造,分批次对营上镇、墨红镇、黄泥河镇、十八连山镇等2000余名核桃种植户,开展核桃大树换头嫁接技术培训26期。仅2018年富源县核桃干果产量达1200吨,产值达3000万元。
无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如今走近富源县12个乡镇街道的200万余亩森林面积,迎面而来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植被,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幅山青、水绿、景秀的绿色美景图。
从一棵小树、一片森林、到一片绿洲,从一座石山、一片荒坡、到漫山遍野的绿色,再到2018年的森林富源、大美富源,为了保护云南东大门的生态屏障,为了建好绿色家园,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把艰苦奉献作为森林富源和绿色家园的底色,用默默的坚守、持之以恒的奋斗,兑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铮铮誓言。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曹振华 通讯员 贺安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