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 发表于 2019-8-19 19:28:11

荷露虽团岂是珠

荷露虽团岂是珠

立秋刚过,但夏天的尾巴仍翘得老高,在我的家乡“秋老虎”照样露出狰狞的面容。而一池清香袭人、风姿绰约的荷花,倒是给这个炎热的时节平添了几分清凉和温情。

于是朋友圈中如井喷一样出现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句,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婉约一点的,则用上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再配上高清手机所拍夕阳西下时的荷花照片,动静结合,填满九宫格,瞬间吸睛无数。

但是,除了意境美之外,真正让人有所启迪的诗,我觉得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算一个——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好一个“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这个世界有些东西,看上去很美,或者是多少年下来已经形成定势。但现象和本质却是两码事,正如网友所说: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你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吗?事实证明,对有些约定俗成或外表很能忽悠人的东西,还是要有点怀疑精神的。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高士其科技创新奖,同时还获得第六届宋庆龄奖学金。无数生物学家从没怀疑过的自然奥秘,被湖北的一个小孩发现了。权威媒体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用时下的话来说,这可是一个很“打脸”的发现,为什么一个小姑娘能发现科学家都发现不了的问题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家很少去质疑那些所谓的研究成果,而一个小孩子做事却如“白纸作画”,打破了一些固化的思维定式,才有了这一去伪存真的科学成果。某种程度上,这种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可贵。

可以说,敢于质疑是创新的源泉和起点,而创新是质疑的目的和落脚点。一个有质疑精神的人,说明他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常怀质疑精神,才可常存创新之心,常思创新之法,才能不断创新。

很多事物的表象或许很吸引人很打动人,但是如果它不能帮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若是常常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而忘记自己最终的目的,最后,我们可能会一事无成甚至自欺欺人。这也告诫我们,看待万事万物不盲从不轻信不偏信,要学会独立分析理性思考,见风就是雨,是很容易蒙蔽我们双眼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些时候,雄雌都难分,何况真伪?毕竟,想象的和实际的大相径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本事物,但不会全部反映本事物。唯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了解事物本来面貌。

借用宋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中的话互勉——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荷露虽团岂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