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 发表于 2019-8-19 15:32:09

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切入点和主抓手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曲靖市在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着眼全市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对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的现实需求,以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切入点和重要抓手,着力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努力为全市脱贫攻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大局

曲靖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技能等远远适应不了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曲靖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从以上实际出发,按照市委坚决打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城乡融合“三大会战”和实施素质提升、转移就业等“十大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把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全市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大局,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切入点和主抓手,按照“适应转移就业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用工需求、人才就业创业需求”的原则,计划用5年时间,免费为市域内约10万人的无技能和技能等级偏低的城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和转岗职工、城镇贫困居民等开展一轮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受训人员至少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和致富本领,从业者技能得到提升,部分中高级技能人才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全市农村贫困家庭、农村外出务工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贫困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至少有一名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或成功创业者,家庭人均收入得到迅速增长,实现“培训一人、就(创)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的目标,切实帮助城乡贫困家庭实现解困脱困。

●试点示范推进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为顺利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曲靖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把会泽、宣威2个深度贫困县(市)及2018年已脱贫摘帽的罗平县确定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试点县(市),并在《曲靖市创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省级示范点实施方案》中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3个试点县(市)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与当地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紧密结合,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大局,把培养工程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实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要事、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来抓。按照“边试行、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精准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各县(市)贫困人口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技能扶贫、产业扶贫的实际,制定了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技能扶贫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为把工作落到实处,3个试点县(市)加强了对“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组织领导,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计划制定、工作实施、指导检查、督查考核等工作。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责任,细化了工作举措,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由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管领导带领科室挂钩包保乡(镇、街道)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由人社部门牵头,扶贫、农业、工会等10余个部门配合的任务明确、工作具体、责任清晰、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3个试点县(市)坚持以“技能扶贫”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着重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企业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探索一条精准培训、有效施策、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切实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对接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

3个试点县(市)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受训人员的培训意愿、求职意愿,通过公开招标,以与市内20余家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建设分校、教学点的形式建立培训基地,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校乡联合、异地教学等培训模式,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各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按照“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要求,围绕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规则意识、知晓安全生产、熟悉操作流程、掌握必要技能、提高就(创)业能力等内容,开展了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为目标的多工种、多形式的分类培训。一是依托各县(市)与有关建筑职业院校联合建立的建筑技能培训基地,开展砌筑工、钢筋工、焊工、抹灰工、架子工、挖掘工、装卸工等建筑技能、机械操作培训,并实现了培训一结束就近就便就业、上岗;二是依托各县(市)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农广校,根据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用工需求,邀请农业、畜牧业领域的专家和老师开展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是指导县(市)域内企业根据自身用工数量、用工条件、岗位要求、发展需要,按照“培训即招工、招工就培训、在岗须提升”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对新招聘的职工开展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对在岗的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四是委托市、县职业技术学校(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育婴师、保育员、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服装裁剪、服装制作、民族刺绣、汽车修理、水电、家电维修、中式烹饪、中餐摆台、SIYB创办、网络创业、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五是根据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企业的用工需求,由县(市)人社、工会等部门负责动员组织,用工企业安排人员、聘请教师在当地培训,经理论、实操考试合格后正式聘用输出到外就业。六是依托当地的扶贫工厂、扶贫车间,优先招录、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如会泽从福建引进的爽身服装厂通过举办每期2—3个月的服装生产操作工培训,共录用85名培训合格人员为企业正式生产工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人,每人保底工资约1500元/月,技术熟练后,每人月工资可突破3000元。截至2019年6月底,3个试点县(市)通过“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已培训26526人次,基本实现了当年培训、当年就业创业。

●强化宣传整合资源是培养工程取得实效的保障

在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过程中,3个试点县(市)充分利用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目的、意义、措施、成果等,及时发布最新的就业、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信息,引导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产业工人充分认识产业工人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就业创业意识,提升参与劳动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扩大了“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社会影响力。

3个试点县(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整合分散在人社、扶贫、农业、工会等10余个部门的培训项目、培训资金,按照“项目名称不变、实施主体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工作责任不变”的原则,由县(市)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进行统一组织协调、统筹培训规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考核考评。截至2019年6月底,已整合各类培训资金5363.7万元,开展了27期次26000多人参加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作者:岳光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切入点和主抓手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