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p赛情人 发表于 2019-8-18 18:44:41

70年奋进,爨乡陆良天翻地覆换新装

追忆70年前的爨乡陆良大地,是云南全省有名的“四大穷州”之一,在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陆凉陆凉,平坝无水更荒凉,忽然一夜盘江雨,大地成河田成江”。在1949年前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榨取民脂民膏,加之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使陆良人民长期过着“糠菜半年粮,卖工求生存”的凄凉生活。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陆良历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下,70年的伟大成就,陆良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陆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一步步得到实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70年来,陆良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2018年,全县县内生产总值达175.68亿元,比改革开放初1982年的2.76亿元增长63.65倍,比建国初期的1953年增长2700多倍;工农业总产值127.5亿元和95.09亿元分别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增长3728倍和743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82年增长530倍和90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亿元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增长2228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82年增长102倍;财政收入21.26亿元,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增长7592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82年增长146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29元,比建国初期1952年的职工人均收入增长64.4倍,比改革开放初1982年的职工人均收入增长41.64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20元,比建国初期1952年的农村人均分配49元收入增长300倍,比改革开放初1982年的农村人均分配108元收入增长136.3倍。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改革开放的40年是陆良县域经济腾飞的发展年,是城乡居民逐步富起来、向往美好生活实现梦想的憧憬之年,是国家强起来全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年代。
工业、建筑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
1952年全县仅有部分个体手工业,从事简单的手工生产劳动,产品主要有土布、小农具、鞍马架具等,70年来,通过工业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改造提升,加之全县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一园三片”工业园区的开发,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技改升级,新旧动能顺畅接续。1978年国营工商企业发展到78个,到2018年,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403户(制造业企业369户、采矿企业34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3户。东来丝绸生产线扩至二条、新千佛丝绸缫丝机扩至26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270万米、500吨。宏晟年产2000万只泡沫塑料制品、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成投产,年产2×240万平方米高档墙地砖生产线扩建、年处理30万吨蔬菜等项目顺利推进,年产5000万平米陶瓷墙地砖、年产7万吨含乳饮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工业园区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并逐步成为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载体,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县级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53.1%。2019年陆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被省商务厅评定为2018—2019年度云南省第一批外贸发展综合贡献百强企业;2018年公司出口997万美元,占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9%,自营出口额居全县第一位。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16亿度,凸显了经济的发展要素保障。建筑业异军突起。1977年以前仅有一个国营建筑公司和一些小型修缮队伍,到2018年全县有29户资质内本地建筑企业,全县小型建筑队不计其数,全年完成总产值48.37亿元,比1982年增长293倍,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87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2.44%。
穷州变粮仓,农业农村经济不断繁荣发展
解放前夕,陆良的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仍处于广种薄收局面,丰年粮食亩产不过90公斤,大面积亩产仅几十公斤,播种总面积60多万亩,产量只有4500多万公斤,人均产量180多公斤。70年来,尤其是1983年实行以户开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2018年,全县现代农业提速增效。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形成“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食用菌、秋冬马铃薯、玉米制种”等特色产业,全县耕地面积113.44万亩(其中:水田37.16万亩,旱地71.47万亩),比1952年增2.4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82年增2.58倍。全县播种粮食82.3万亩,产量达31.18万吨,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6.45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82年增长1.9倍。同时,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全年收购烟叶37.18万担,实现税收1.21亿元;鲜茧社会产量1.2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创历史最高收购单价62.85元;生猪出栏210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56.9亿元;发展蔬菜60万亩,蔬菜产业园年销售额超百亿元,被列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年蔬菜产量59.68万吨,名列全省第五;食用菌产值5.7亿元,被评为“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大县”;种植秋冬马铃薯30万亩,实现产值11.2亿元;标准化玉米种子生产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均有一定影响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全面提速,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3个,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253户,其中龙头企业81户、种养大户4628户、专业合作社478户、家庭农场66户,带动农户增收3.2亿元。

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
1954年全县拥有4台拖拉机,1982年达到446辆;手扶拖拉机从1974年的75辆,1982年增加到504辆;1962年开始全县有碾米机3台、磨面机1台、打谷机2700台、压面机1台,到1982年,全县有碾米机550台、磨面机678台、打谷机5513台、压面机174台、饲料粉碎机从1964年8台增加到596台,机动脱粒机从1970年的45台增加到757台,包谷脱粒机从1965年的8台增加到24台,扬场机从1974年的35台,1982年增加到337台;1962年喷雾机528台,1982年增加到2881台;1963年喷粉机52台,1982年增加到1031台;1974年插秧机157辆,1982年增加到477辆。到2018年,全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4.92万千瓦特,比1959年增加8万多倍,比1978年的4.8万千瓦特9.35倍,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1462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3050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49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2台。完成农机作业综合配套面积145万亩,其中:机耕、耙面积77万亩;机播面积2.2万亩、机收面积5万亩;机械灌溉面积22.8万亩;机械植保面积38万亩。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增强
1955年开始的水利建设仅1件中型水库,蓄水1300万方,总投资6.16万元(国家投资0.52万元,劳动力折价5.64万元),到1982年达到398件,蓄水16180万方(其中中型水库5件蓄水8068万方,小(一)型水库18件蓄水5644万方,小(二)型水库64件蓄水1464万方,小型水库311件蓄水838万方;总投资30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2.08万元,地方政府自筹18万元,劳动力折价109.55万元)。尤其是从1953年开始,在历届县委政府领导的带领下,下决心开发中原泽,治理南盘江,大兴水利建设,1955年开挖新盘江坚持炸滩12年,特别是1977年,面对1974年洪涝盘江溃堤淹没农田10万余亩、1976年洪涝又淹没良田9万亩,连年治理没有根治,仍然无法避免洪涝灾害威胁的局面,全县召开誓师大会,动员4.5万人投入工地开挖南盘江,上工地高峰时人数达6万余人,多数县委成员、公社党委书记、大队支书、生产队长都带头上工地,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国家机关干部走出机关,白天参加施工,晚上办公,医务人员、教师、学生及个企事业单位和驻陆部队都参加了会战,仅用半年时间,就挖出了一条长25公里,底宽42至50米,口宽70至80米,深6至10米的南盘江新河道,同时还对其他三条老河道支流进行了拓宽、拉直和护岸支砌,到1985年,每年坚持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此结束了“突然一夜盘江雨,旱地成河田成江“的历史,南盘江的彻底根治,加大了泄洪能力,缩短了洪水历时,减少了涝患面积,真正解除了陆良人民谈虎色变的恐惧心理和涝灾带来的灾难,确保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昔日荒海变粮仓,为陆良经济的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陆良人民美好的今天。到2018年,全县小(二)型规模以上水库203座,总库容2.3534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7座,总库容11820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20座,总库容7137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76座,总库容3899.7万立方米;有小坝塘202座,总库容677.59万立方米;中小河闸357座。年供水量1906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8.25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5.2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785万亩。

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
解放初期,陆良县流通领域只有私营坐商960户、行商300户,经过70年的发展,个体工商户由1951年的746户,因1956年的“一化三改”,1958年所有制“升级、过度”,集市贸易关闭,使得个体工商户迅速减少,1961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一度恢复到1030户,因文革割“资产阶级尾巴”的错误路线,个体工商户被全面限制,到1979年党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措施后,个体工商业逐步恢复发展到99户,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到1983年发展到1590户,到2018年增加到33225户,个体工商业队伍迅猛发展壮大; 到2018年全县有商业网点5161个,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353个增长14.62倍。
如今,全县充分发挥陆良地处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和“麒沾马”半小时经济圈内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昆明、曲靖产业转移和物流商品集散,把陆良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陆良冷链物流园被评定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全县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3户,易品、圣邦、福玛特、吉玛特、同乐市场等大中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带动了全县消费增长,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商贸物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专项市场加快推进。充分借助南博会、进博会等大型会展平台,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70万美元。电商势头发展强劲,建设村级农村淘宝点84个、邮政电商便民服务站122个。“一部手机游云南”陆良板块正式上线,五峰山国家公园、滇中健康城、杏林特色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陆良4a级彩色沙林等旅游服务业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2.3亿元。
交通邮电广电事业迅猛发展
交通运输。建国初,县境内有公路102.5公里,1978年增加到319.8公里,到2018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过境南昆铁路和曲陆、西石、西召高速的建设和开通,为陆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网设施;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总里程为2490.034公里,其中:县道383.424公里,乡道1370.664公里,村道735.946公里。全县有985.354公里农村公路实现硬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邮电通信。2018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252.9万元,比1978年的22.67万元增加99.38倍。电信业务收入64800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4712户,比五十年代单机105部增加140倍,比1978年单机120部增加122.6倍;移动、宽带、电视对比改革开放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实现零的突破,移动电话用户490000户,宽带用户104151户;“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明显,3g网络基本覆盖到乡(镇),县城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电信、移动网络覆盖率达100%,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县有线电视用户860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2000户,有线电视覆盖率94.18%,数字电视覆盖率94.18%。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
7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县财政收入也不断得到增长。2018年县域内财政收入21.26亿元比建国初期的1952年增长7592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82年增长14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73亿元,比1982年的1105万元增长61倍,比1950年3.7万元增长1.8万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33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8.98亿元占84.44%。完成重点支出29.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53%。其中,教育支出9.9亿元占28.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5亿元占16.4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8亿元占13.98%;农林水事务支出3.19亿元占9.2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7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3亿元;节能环保支出5016万元。到2018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7.13亿元,比1950年的2万元增885倍;各项贷款余额118.75亿元,比1951年的4万元增296倍。全县23家保险公司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67亿元,比恢复保险业务的1981年承保总额1723万元增21倍。

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工作方面,解放初,全县仅有1所中学、16所完小、29所村小,中小学在校学生4285人;从七十年代初,在历任陆良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倡导群众集资办学,到八十年代中期,树立了“这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的先进典范,吸引了14个省区17个州(市)县137起1万余次外来政府和学校参观学习。到2018年,全县学前教育有幼儿园163所,在园(班)幼儿25770人,入园率达94.14%。全县初等教育有完全小学139所,在校学生51611人,小学入学率达99.95%,巩固率100.02%。全县初中教育有初级中学18所,在校学生26911人,初中毛入学率达100.97%,巩固率99.06%。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有完中6所,在校学生14066人,高考上线率达99.98%;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985人。全县成人中、初等教育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36所,培训72183人次。全县教职工总数8051人。新建陆良一中、北辰中学、中枢小学等成为陆良教育的领头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卫生工作方面,1950年接管的旧卫生院,仅有平房13间,病床7张和简易的医疗设施,工作人员3人;到1988年全县有卫生机构16个,病床533张,医务人员519人,其中中西医技术人员326人;到2018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08个,国有医疗机构15个,病床预计2760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预计2800人。私立医院3家,有私营诊所145个,医务人员预计460人。厂矿医院2个,集体卫生室140个,乡村医生预计565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私立培芳医院成为全县的老百姓看病住院首选,新建第二人民医院和杏林小镇(养老养生)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将进一步推动陆良医疗事业的发展前景。
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83%,控制在市下达的3.3%以内,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24万人,全县各类社会保险参保105.16万人次,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4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1.9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7.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1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37万人。2018年全县参合率为95%,共减免168.6万人次,其中:门诊减免161万人次,住院减免7.6万人次;减免资金2.1亿元。

城乡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显著提高
在城镇居民中,1952年职工年人均收入483元,1982年职工年人均收入734元,到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达34760元。其中:可支配收入31273元。人均支出34274元。其中:消费支出15927元;在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3014元。职工住房从1984年的人平均6.6平方米,到2018年末职工家庭平均每户3.2人,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贵重耐用品为:自行车72辆,缝纫机62架,电视机45台,录音机18台。到2018年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贵重耐用品为:家庭电脑97台,移动电话254部,彩电106台,洗衣机106台,电冰箱104台,家用汽车62辆,摩托车54辆。
在农村居民中,1959年全年农村收入1782万元,人均84元,全县人均分配49元,人均粮食分配183.5公斤;1982年全年农村收入7565万元,人均182元,全县人均分配108元,人均粮食分配272.5公斤,到2018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4.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34元,比1978年的人均纯收入116元增127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70元;其中食品支出2956元。农民家庭人均拥有居住面积41.3平方米。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1985年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为:自行车59辆,缝纫机16.8架,电视机2.16台;2018年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为:彩电112台,抽油烟机85台,家用汽车38辆,太阳能热水器93台,洗衣机102台,计算机15台,电冰箱102台,摩托车74辆,移动电话288部。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和提高,城市品位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前,陆良老县城不足1平方公里,到2018年全县城市建成区面积近17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8640亩,绿化覆盖率36.76%;围绕建设曲靖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三城同创” 稳步推进,西华公园、爨文化广场、紫溪湿地、万亩荷塘、彩色沙林、五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景区成为陆良人民的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乐公园、山体公园、四目河公园等23个公园建设项目加快实施,西桥老工业片区12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效推进,护城河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精细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实施“河长制”,加快推进南盘江陆良段综合治理,建立河库渠保洁制度,绿化提升新老盘江等河流河道108公里。乡村面貌不断改善。持续巩固“七改三清”成效,建立自然村垃圾清运制度,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集镇污水处理设施7座、垃圾处理设施21座,实现行政村公厕全覆盖,板桥镇、大莫古镇、龙海乡特色小集镇成为集镇建设新标杆,45个易地搬迁点引领农村发展新面貌,启动龙潭、双箐口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14个省级规划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旧州、天宝、小叠水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效应明显,全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强化招商引资,加大投资,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198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4773万元,到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7.5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85%以上,1991年至2018年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108.69亿元,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53亿元,比改革开放头31年的总和还多,尤其是2006年来,陆良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3.05亿元的大力扶持了全县270多个项目,加大了全县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自1994年开始引进红塔集团投资2.4亿元建设烟叶复烤厂项目,标志陆良县招商引资工作正式启动,如今,雪兰、蒙牛等著名企业纷纷入驻陆良,至2018年,全县累计实际使用国内县外资金519.37亿元,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陆良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纵观陆良70年的奋斗历程,陆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丰硕成就,包含着陆良人民艰苦卓越的刻苦奋斗的创业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家乡情怀,彻底改变了过去“穷州“的贫穷落后面貌。展望未来,爨乡陆良与其他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和不足,相信在陆良县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会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在中国共产党年建党100周年时,同全国一道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陆良人民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同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段锡斌)

会遇上爱md的黑 发表于 2019-8-18 18:06:41

现在陆良有很多人在卖工逃生活

Junior十元 发表于 2019-8-18 18:14:41

陆良在强大!

伊路米揍敌客 发表于 2019-8-18 18:23:20

到处都是大棚

靖岚 发表于 2019-8-18 18:31:51

一个字,穷

玲珑剔透红 发表于 2019-8-18 18:41:10

小编来过陆良吗

是s神给我的k礼 发表于 2019-8-18 18:48:46

不能希报

▂▃小L▃▂ 发表于 2019-8-18 18:57:53

穷陸良

会遇上爱md的黑 发表于 2019-8-18 19:05:53

换什么新装,无非就是大棚多了,外地人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70年奋进,爨乡陆良天翻地覆换新装